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為何年少的她們會傾慕老師
美國心理學家赫洛克從發展的角度,把青少年性意識的形成分成4個階段:疏遠異性的反感期——牛犢戀時期——接近異性的狂熱期——正式的浪漫戀愛期。赫洛克把進入性萌發期的青少年,對某一特定年長異性傾心和愛慕的情感,形象地稱為“牛犢戀”(calflove)。中學生的“戀師情結”即是牛犢戀的一種表現形式,瓊瑤、茨威格等中外作家的文學作品及影視作品中對這種現象時有描寫。日本一位心理學家曾對大學生做過回溯性調查,了解他們在中學時期是否對異性老師產生過超過一般師生關系的戀慕心理,相當一部分學生尤其是女生作了肯定回答。
從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角度講,“戀師情結”一般發生在處于青春期的部分中學生身上。進入青春期后,中學生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和注意,產生朦朧的性愛心理體驗。這種心理的成熟和接近異性的渴望,由于身心發展以及在家庭和學校中地位的變化,中學生進入渴望離開雙親的保護以尋求自立的“心理斷乳期”,他們的心理狀態十分矛盾復雜。由于教師職業的特點,與學生朝夕相處,和學生情感比較親切深厚。如果此時在青少年身邊出現一位既富有才華和人格魅力,又尊重和理解他們的獨立意愿,滿腔熱忱地關愛學生、引導學生順利步入人生的優秀教師,處于青春萌發期的某些中學生,就有可能在潛意識中對某位異性教師產生一種朦朧的,混雜著信任和崇拜、依戀和愛慕的微妙情感,進而導致“戀師情結”的發生。“戀師情結”是青少年性意識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正常現象,不能不加區分地簡單視之為“變態心理”。
“戀師情結”的心理特征
1.有一定積極的潛在動力
一般而言,中學生的“戀師情結”多屬于一種純真的精神人格向往。人們觀察到,中學生迷戀的異性教師,往往是那些儀表、風度、智慧和人格出類拔萃,對學生傾注了無私的愛,深受學生欽佩敬仰的人。從心理的深層次分析,中學生這種對異性教師的鐘情與“英雄崇拜”,實質上是他們內心自我完善動機的自然流露,他們常常產生一種自我完善的迫切意向,表現出較高的進取心和行動的積極化。例如,有的學生在學習中迸發出飽滿的熱情,力求取得優異成績,以引起這些老師對自己的好感和注意;有的學生希望將來報考師范學院,伴隨自己鐘情的老師終身從事教育事業。可以認為,中學生的“戀師情結”,透射出青少年對美好事物的純真向往,從某種意義上講,具有一定積極的潛在動力作用。
2.有閉鎖心理
觀察發現,具有“戀師情結”者大多具有閉鎖心理,他們極少向父母、師長或同伴吐露內心的隱秘,這和一般中學生中流行的追星族的張揚、炫耀和相互模仿行為有很大區別。由于傳統的倫理觀念和社會輿論,人們對于年齡、能力、社會地位懸殊過大的戀情,通常采取不接納態度,這種無形的壓力迫使許多中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或是通過日記獨自傾訴和品味,表現出嚴重的閉鎖心理。他們常常把傾慕對象過分理想化,羞于道出,怯于表示,惟恐自己冒失、輕率的舉動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和反感。因此,多數具有這種情感的學生發展為一種熾烈虔誠而又虛幻的單戀。這種理智與情感、幻想與現實、沖動與壓抑的激烈思想斗爭,常常攪得他們焦慮不安,對中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3.多發于女孩身上
學者認為,“戀師情結”存在某些性別差異,一般以處于青春萌動期的少女居多。這可能是由于青春期的女孩對情感的要求比較深刻和細膩,有高度的情緒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護有關。而且,這種情感的發生以內向型的中學生居多,尤其是那些社會適應不良,缺乏家庭溫暖與關愛、性格孤僻的青少年較易發生。
下一篇:告訴你如何克服孤獨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生本無常,失戀又何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