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幫兒子走出青春期煩惱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30
閱讀 :373
兒子從小學到初一,在性教育方面我都沒有留心或刻意向他講過性的話題。他一直比較單純,男生在生理與心理的發育成長方面,沒有女孩復雜。我總覺得他還是個孩子,講早了多了怕他早熟,他知道得越少越好。
可事實卻不是這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兒子到了初二后有一年左右時間,他明顯感覺身體正發生莫名其妙的變化。第一次遺精,他驚慌失措,他說他病了,堅持讓我帶他去看醫生。這些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就像是一個不速之客冒犯了他。兒子突然變得脾氣煩躁、緊張不安。這使我措手不及,我開始后悔沒有早一點跟他談。我告訴他,你長大了,這是正常的身體發育。并帶他去看中醫,消除他心里的疑慮。
我到新華書店專門看這方面的書,可兒子不能一下接受這些,也不能接受自己。他說他不要這么快就長大。其實,孩子生理的發育快于性心理的發育。
我買來《花季之謎性心理咨詢》、《性與人格》等書給他看。還找來一本《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慢慢地兒子能接受認同自己了。我及時肯定他每一個細小的進步。我覺得此時更重要的是做他的知心朋友。只有把他當朋友,才能了解他的疑惑、認識、煩惱。我發現,兒子與其他孩子一樣,從“兩小無猜”到“人前靦腆”,產生了不安和羞澀心理,他表現出對異性的疏遠。有一天他重感冒沒上學,晚上要去一個住得不遠的女生家問作業,他讓我陪他。但我知道,長期下去他會缺少單獨面對異性的勇氣,會讓他產生異性交往恐懼癥。我鼓勵他參加學校足球隊,班上男生經常來找他一起踢球。有一天,他說到下午好多女生為他加油、喝彩的情景,說得眉飛色舞、興奮不已。他說,媽,長大了真好!我一直以來不動聲色的緊張心情終于松弛下來。
此后,我發現兒子渴望與異性交往,他內心出現了一種新的神秘,叫異性的感情引力吧。來我家玩的男生,都說我兒子現在很積極,樂于助人,特別喜歡幫助女生。一回下雨,我去送雨傘給兒子。回來的路上,他突然對我說:前面那個女生漂亮吧?她成績也好。兒子渴望與女生交往雖說正常,但他們的心智還不成熟,我擔心他與女生過分熱情,反而使自己或女同學難堪,以致引起同學的議論。我怎么跟他開口呢?
機會終于來了。
兒子告訴我,班上有個男生特別愛在女生面前表現自己,有時走路故意撞女生一下。一次放學時,那個男生還搶著為女生背書包,當時“轟”的一下,許多同學拍手嘲笑起哄,結果那個男生垂頭喪氣。我靜靜地聽兒子說完:“異性同學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但不能過分,要大大方方。如果過分與異性接觸,反而造成自己的心理壓力,沒準還會過早陷入特殊的親密關系中,自尋煩惱,影響學習。”兒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經過一段時間潛移默化的疏導,兒子幾乎與我無話不談,經常把學校的事講給我聽。兒子現在已經是南京大學的學生,他自稱是個陽光男孩。
這段經歷讓我領悟到,作為父母,要耐心細致地引導孩子,讓他們在性朦朧中順利健康地過渡到性成熟,我們要恰到好處地向孩子講解青春發育的知識,使孩子從正面了解、學習和領悟。性發育是青春期的重要標志和特點,也是孩子們身心發展的一個突變期。當他們懷著恐慌、迷惑的心情面臨著性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時,作為他們最親密朋友的父母,應該隨時準備著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