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粗心”的表現形式
“粗心”表現在學習方面比較突出,例如:
表現在數學方面:把符號看混,如“ ”看成“-”
把數字看混,如“5”看成“3”
忘了寫答案,抄錯了題,數錯了數等
表現在語文方面:學拼音困難,閱讀能力差,錯別字多,作文偏題等
孩子“粗心”,往往也會表現在生活的許多方面。
譬如:上學時忘了帶做好的作業本,開門進屋后忘了把鑰匙拔下來,自己的東西總是丟三落四,到用的時候滿世界找也找不到等。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讓人終身受益,無論從長遠來看還是從目前孩子的學習狀態來看,粗心都是應該糾正的。
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是孩子學習不認真,太馬虎,缺乏對學習的愛好,貪玩等
如何看待孩子粗心,家長的認知有一些誤區:
誤區一 孩子學習主觀上不認真。
其實,對于一部分孩子來說,不是他學習不努力,而是他的學習能力發展不平衡,孩子的聽知覺和視知覺是影響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這部分孩子說他們粗心,他們是冤枉的。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沒達到。
誤區二 片面關注學習習慣,忽視做事的條理性。
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與生活習慣不可分,那些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不能堅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輕易粗心。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時候讓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點時,幫著洗碗。
誤區三 家長任意的懲罰孩子。
比如:抄十遍書 天天作50道口算題等,讓孩子心理上產生厭倦,失去學習的愛好,過度單調的重復,引起孩子的反感,欲速而不達。
其實,孩子學習情緒的好壞,對學習的影響很大。剛上學的時候,每個孩子都雄心勃勃地要爭第一,可是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確實存在某些不同,在這些學習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孩子再努力,結果總是不盡人意。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誤解他,認為他貪玩,心思不在學習上,學習不認真,不專心等。家長的批評,甚至打罵,使孩子心理受到嚴重的挫折,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學習的信心,雖然看他坐在桌子旁學習,其實心早就飛了。
下一篇:她為何忍不住想要自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春期為什么會情緒不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