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給了他最好的一切,現在是能躲著他就躲著。”顧女士一提起14歲的兒子,就眼淚汪汪,后悔不已。忙于事業的顧女士和先生中年得子,對孩子寵愛有加。讓他上最好的學校,給他提供最好的物質生活。
沒想到上初中后,兒子上網成癮,不僅曠課逃學,而且脾氣越發急躁,在學校家里都沖突不斷。多次爭吵無果之后,顧女生因憂慮過度患上了抑郁癥,為了減少爭吵和煩惱,她現在干脆躲著兒子,借宿在親友家。
百般無奈下,顧女士撥通了上海的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尋求專家的幫助。
“隨著經濟生活的發展,當代父母有能力為子女提供較為優質的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但有的時候,優質的環境并沒有撫育出優質的結果。”12355服務熱線負責人顧晨潔介紹說,進入暑期以來,熱線已經接到不少家長的求助電話,問題小孩中,“富家子”所占的比例不小。
不思進取、不懂感恩、缺乏責任感……順風順水長大的這些富家子女被扣上了諸多的“帽子”。
而另一方面,這些被認為“寵壞了”的孩子,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和委屈要倒:缺乏父母關愛,沒有知心朋友,渴望獲得認同……
父母成了經濟后盾,代名詞“給了錢就是一切嗎?”
15歲的洋洋已經多次鬧“離家出走”了。其實通常他走得并不遠,有時就在家四周的公園里遛達,或在網吧逗留。他只是不太想回那個只有保姆的空蕩蕩的家。
一年前,洋洋的父母花了十幾萬,讓洋洋從浙南小城轉到上海一家重點中學借讀。因為忙著在全國各地作生意,無暇照顧孩子,洋洋的父母特地在學校四周買了房子,請了保姆。節假日父母會拎著大包小包來看洋洋,詢問他學習的情況。但洋洋跟他們的話卻越來越少了。
沉默的洋洋開始一不興奮就鬧“離家出走”。“出走”之后,保姆會給洋洋父母打電話,父母再給洋洋電話。洋洋總要等電話快打爆了才接,懶洋洋地報告沒事,一會兒就回去。
父母覺得孩子越來越皮,喜怒無常。但洋洋卻對12355咨詢專家、教育學心理學專家魏國玲說:“他們以為給了錢就是一切嗎?”
“孩子渴望的是親情,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碰到人際交往、學習壓力等問題時,非凡需要家長的關懷。但部分父母把親情溝通與給予物質等同,認為給你最好的物質生活就是愛你。結果這樣的"愛",孩子不接受,父母在付出之后也得不到所期望的回報。”
顧晨潔舉了另一個案例。葉女士和丈夫工作繁忙,每周只回家一次,很少與兒子小鵬溝通,對小鵬的關愛就表現為給零用錢,送最新潮的電子產品。家境富裕的小鵬成為校外惡少敲詐的對象,因為總是“破財消災”,他在學校里成為大家嘲笑的對象。上高中后,小鵬開始學“壞”,經常做一些大膽出格的事情來證實自己的勇敢,最近他的“出格行為”是拿家里幾千元出去泡網吧,幾天就揮霍一空。
“言行不一致、自制能力差,沒有責任感。”葉女士歷數小鵬的各種缺點,稱對這個孩子已經“心灰意懶”。
“很多為人父母者,是高學歷高智商的合格金領,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都有所成就,但在"父母"角色上卻往往失職。”顧晨潔表示,金錢不是衡量關愛的指標,構建一個孩子成長的健康環境,遠比物質環境來的重要,“當發現問題了才去補救,就有些晚了。”
魏國玲在接觸一些“問題富家子”的時候就發現,年紀越大的孩子,越反叛。“反正他們(父母)給錢就行了。”“反正有什么問題他們會搞定的。”這樣的話,在高中階段的“問題富家子”中聽到得最多。
下一篇:孩子暴力傾向源自于家長不正確教育方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尊重孩子情感6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