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逆反”兩字,似乎有所疑懼。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而言,逆反心理是一個十分尋常的概念,它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逆反心理以少年、青年時期為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退。逆反是一種頗為復雜的心理現象,它的產生有內在和外部的因素。
一、這是由人類強烈的探索欲造成的。尤其是青少年,有著迫切求知的沖動,越是神秘的東西越是好奇。
人們對“內部消息”的興趣遠遠超過已經公開了的事情。甚至連嬰兒也對蓋上面紗的布娃娃特別感興趣,非要拉掉看看不可。
二、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時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他們對事物的評價能力開始成熟,不再按照家長、老師、社會宣傳的標準來看待事物。
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立性,常常懷疑父母的話,固執地要用自己的感官和大腦去得出自己的結論。
逆反心理還與某些外部因素有關。如果社會上的某些宣傳過頭、片面、虛假,久而久之便會誘發人們對事物另一面的注意。
逆反心理是好,還是壞?這要辯證看待。
作為一種好奇心、探索欲、獨立意識,當然是一種好的心理品質。可以設想,人類如果一切都遵循導訓,那么社會還會進步嗎?有時逆反心理還會使人發奮努力,以非凡的意志戰勝困難和阻力。
但是,不適當的、過分強烈的或是扭曲的逆反心理,卻是有害的。它可導致一個人排斥正確的教誨,拒絕有用的經驗,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由于是非判斷能力差,往往容易出現帶有情緒性的逆反心理,這就需要有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當然也離不開家長、學校的正確引導。
下一篇: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臟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考了低分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