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代不如一代”成了口頭禪
小時候,經常聽到老師說,你們這一屆不如上一屆成績好,不如上一屆用功,不如上一屆活躍……等到我們當了老師,卻忽然發現,自己越來越愛對學生說:“你們這一代,不如我們那一代。”在家里,父母不好意思這么說,但很明顯,他們對子女們的一些做法總是表現得出奇反感,如我們吃飯速度太慢、吃魚肉不吃魚頭、吃葡萄不從綠的開始吃等等。在他們眼里,現在一代人似乎一直在喪失一些優秀品質,而變得毫無價值。但實際上,社會顯然在進步著,而不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口頭禪得以流傳呢?
上代人觀念不斷被挑戰
首先,上一代人喜歡貶低下一代人,源于下一代人在兩代人差距面前的我行我素。他們對差距的冷漠對上一代人所恪守的價值理念來說,不啻于一種顛覆,使上一代人從這種比較中獲得的優越感一下子失去了。為了繼續證明自己的價值,捍衛自己的價值體系,上一代人便開始了“一代不如一代”的論調,并付諸行動。而行動的失敗,又會將他們“一代不如一代”的解釋合理化。
其次,上一代人希望通過價值移植的方式,使自己的價值基因得以延續。于是很多父母在孩子牙牙學語之后,便忙著按照自己的價值期待,描繪出理想中子女的未來形象,這形象不是根植于社會現實的土壤,在某種程度上,僅僅是上一代人縮小的理想自我。當上一代人發現理想自我的嫩芽不幸夭折時,他們開始困惑、不解、無奈,開始嘆息“一代不如一代”。從本質上說,這一目的中的下一代僅僅是他們實現自己社會期待與個人理想的載體。而真正令上一代人郁悶、憋氣的,應該是他們那個在新環境中不斷碰壁的理想自我。遺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反省理想自我的合理性,而是順其自然地遷怒于載體:“你怎么就是不能按照我的期待生活下去呢?”
第三,人類本能上對新生事物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抵制,人們總是在不得不改變時,才去被動地適應環境或改造環境。當下一代人在他們周圍營造出新的生態系統時,他們便開始感到不適。這時,他們便不自覺地戴起有色眼鏡,并將新生代創造出的新的美麗景色,統統過濾掉。于是乎,上一代人在蔑視下一代人對“超女”的庸俗癡迷時,也同樣木然于科技的飛速發展,木然于網絡時代的信息暢通,木然于下一代的進步。戲劇性的是,一代人在忍受和反抗上一代人對自己的不滿與偏見的同時,恰恰又在復制和強化著這種不滿和偏見,當他們的下一代出現時,于是又無意識地將這種態度遷移給下一代……
用開放的心態去接納
歷史并沒有因為“一代不如一代”而倒退,社會始終在一代勝于一代地向前走。因此,“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要有開放的心態。
首先,從了解自己開始。時不時地摘下眼鏡,脫掉盔甲,看看周圍的世界,感受一下新鮮的空氣和陽光。也許你還不能立即適應這種新的生態圈,但至少可以發現更豐富的色彩。
樂于反省,享受寬容。如果你正在反感下一代人對電子的“沉溺”與“墮落”,正氣憤于商品時代的消費與浪費,那么出于愛惜身體的角度,也要將情緒暫時冷卻,閉上眼睛,從容回憶。也許不經意間,你會想起年輕時自己也曾擠到鄰居家新買的電視機前,羨慕不已,想一睹為快的鏡頭。歷史就是這樣驚人的相似。
下一篇:孕婦無壓力寶寶擅交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2種你該注意的兒童心理異常的介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