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個小學男生在體育課上偷偷說話,被老師嚴厲責問并逐出操場。小男生傷心得直哭,因為他非常喜歡體育課。
這是韋鈺院士在中國某省的一個小學看到的。而在法國觀摩課堂教學時她卻看到了另一種景象。
當時剛下課,跟韋鈺院士一起聽課的當地教育官員向授課老師強烈抗議:你為什么不給每個學生平等的提問機會?原來,在課上有兩個同學沒有被老師提問。韋鈺大驚,這算什么?在中國可謂司空見慣。法國專家說,不,平等地尊重每個學生是最重要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鈺在近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了國內教育中對情緒教育的忽視。韋鈺院士說,我們要像重視智力開發、認知能力的培養那樣重視情緒教育。
她指出,馬加爵只因為打牌中,自認為被同學看不起就動了殺機,殘酷程度駭人聽聞;而此前媒體披露的清華大學劉海洋用硫酸傷熊事件,天津醫科大學學生馬小明因對其父和祖母的批評不滿用鐵錘將二人打傷致死等悲劇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絕不能僅僅將之看成是個人的悲劇或某個家庭的悲劇,而應該認為是我們教育的某種缺憾。
目前,我國不少正規教育機構和大多數家長只重視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對他們的“情緒教育”,在無意中傷害他們的情緒,這一問題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社會的重視。
韋鈺院士說,不能僅僅讓少年兒童學語文、數學,還要讓他們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緒能力。教育方法也要改進,要關心、愛護和尊重他們,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孩子。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認為,突發行為和抑郁型性格有關,和早期生活經歷有關。馬加爵就是一個內向的人,自卑,一次次感到不被他人和社會尊重、理解,壓力達到不能控制的時候,終于釀成悲劇。
她認為,中國人的性格普遍內向,中國傳統文化和教育缺乏開放性,社會又處于轉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會情緒對青少年影響很大,再加上獨生子女成長的特性……種種因素影響下,對青少年情緒能力的培養格外重要。
她呼吁社會、學校和家庭要為廣大青少年創造寬容、平等、愉快、自主的學習和成長環境,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和輸送更多心智健全的建設者。
下一篇:考試正常 心理更要正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花季少年自述:“我陷入沒有親情的泥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