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網上批評集中在“扼殺創造力”和“教育暴力”
今年春晚,7歲女孩王仙妮表演記背“百家姓”的節目,在網上遭到質疑。近日,記者接到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發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慶安的電話。他告訴記者,其實這是因為這些網民不了解記憶心理學,而這正是他自己的研究領域。他希望通過《光明日報》,讓更多的民眾了解這門科學。
記者對網上大量批評性文章和言論進行了梳理,發現基本集中在兩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這種表演是在提倡死記硬背,扼殺兒童青少年的創造力。比如:“這是在想方設法把孩子變成背書的機器人。”“誰都知道,教育的價值不在記憶和背誦,而在思考和創造。”
第二個觀點:女孩的“絕技”是教育畸形、教育暴力的產物。比如:“是誰培養了小女孩這垃圾技能?這剝奪了她多少快樂的時光?”“有這功夫,讓孩子多玩一會兒不好嗎?”
小女孩采用的策略很可能是“中介記憶”
李慶安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沒有直接評價網上的這些觀點,而是從“小女孩采用什么樣的記憶策略可以達到這種水平”、“只要經過訓練,是不是所有小孩都可以掌握這種特別的記憶策略”、“這種特別的記憶策略對學習有什么幫助”三個問題入手作了分析。
首先,他請記者配合他一起做一個實驗:記者在一張白紙上任意寫20個詞,標上1—20的序號。然后負責掐表,他開始記背。5分37秒之后,他說“可以了”。接著他將20個毫無關系的詞按順序正背、倒背、請記者隨意抽查:15號是什么詞?7號是什么詞?……沒有一個能難倒他。
按照李慶安的研究,記憶心理學將人的記憶分為低級記憶、中級記憶、高級記憶,即機械記憶、邏輯記憶、中介記憶三種類型。他采用的方法是“中介記憶”。李慶安說,他不認識王仙妮,但從她的表演形式看,有可能也是采用了“中介記憶”。這種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多元一體智力模型。它的原理就是在兩個以上沒有邏輯關系的概念之間,通過想象,創造出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以達到快速記憶的目的。
利瑪竇寫出世界第一本漢字記憶法論著《西國記法》
據李慶安說,寫出世界第一本闡述“中介記憶”法漢字著作的是意大利人利瑪竇。當時為了傳教,他需要吸引中國上層人士對自己的重視。于是,他讓中國官員們在紙上寫下很多毫無關聯的漢字,他只看一遍,就可以按照順序正背、倒背,且一字不漏。利瑪竇還用這種記憶法很快背會了“六經”,并在與中國官員的交談、辯論中引用其中的章節。于是他的住所門庭若市,那些準備考科舉的秀才們都來向他請教這種記憶法。時任江西巡撫的陸萬垓,他有3個兒子要參加科舉,就把利瑪竇“軟禁”起來,款待加強迫地使利瑪竇寫出了《西國記法》這本世界第一部漢字記憶法論著。
但是這本書在中國并沒受到重視。《四庫全書總目》沒有把它編入存目。今傳孤本收藏于巴黎圖書館。直到1965年,吳相湘主編的《天主教東傳文獻》才將《西國記法》收入,并在臺灣出版。2001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西國記法》收入《利瑪竇中文著譯文集》。
[1]
下一篇:男子連續乘坐三天三夜火車突發精神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2歲男孩索錢不成向祖母投毒放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