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35歲是職業生涯的黃金期,他(她)們往往在企業中身負要職,收入頗豐,生活物質條件比較富足,但是在這春風得意背后卻隱藏著嚴重的職業風險。本期案例和分析,試圖探討如何面對、規避這種風險。
大學畢業工作七八年,順利的話,應該能夠坐到部門經理一類的位置;再在部門經理的位置呆上五六年,如果沒有升遷,看不到四十歲以后的發展,人生的坐標點不再上升跳動,就會產生困惑,面臨選擇。
我在讀MBA時的一些同學,現在就到了這個年齡階段。這是他們其中幾個的故事,他們的機遇或許不盡相同,但面臨的問題卻帶有普遍性。
無法跳出自己的圈子
A最早在一家合資的燈具公司工作,負責上海地區的銷售業務。他讀在職MBA的事情,在快畢業的時候,被老板知道了。老板其實蠻嫉妒他的,因為上海的銷售業務主要靠他。老板要他作出選擇,要么讀書,要么辭職。結果他辭職了,繼續讀書。那時候他大概只有三十一兩歲。
辭職以后的經歷并不太順利。開始是自己開公司,但公司只開了一個月,沒有做下來。他想做一個代理品牌在上海的負責人,但也沒有成功,因為類似的職務大多不是外方直接派人過來,就是合資方這邊上級任命的。沒辦法,他只能繼續求職,把求職的職位降低,還是做銷售經理。結果一家歐洲的公司和一家美國的公司都要他,他接受了美資公司的職位,到國外進修了兩年,還是做銷售經理,負責南方區域,經常出差,對原來的客戶重新拜訪了一遍。這樣做了一年多,他就產生厭倦情緒,因為他做的工作跟原來的沒有多大差別。而且許多事情還是做不了主的,上面還有客戶總監。
他說過,如果跳槽,職位還是跟過去一樣。因為人家要他,還是基于他的工作經驗。他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在職務上沒法出頭,在這樣的工作上,他已經做到頂了,他很清楚,再做五年六年自己還是一個銷售經理。而他希望做一個外資企業駐滬辦事處的首代,或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代理人。
換個更大的缸
B讀MBA的境遇比較好,單位不僅同意,而且還據說承擔了學費。他快畢業的時候,從銷售經理轉到了人事經理的位置。公司讓他讀書,自然是想培養他,包括讓他做人事工作,是有考慮的,想讓他再去下面子公司任職的。而一般在職再去讀MBA,總是期望能夠在職業上有新的轉機,就像一條魚在一個缸里呆久了,總有換一個更大的缸期望。讀書期間,外面的獵頭公司找過他,他回絕了,因為覺得自己的公司對他不錯。但一圈下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就在人事經理的位置上不動了。
他覺得這樣下去就比較平庸了,他明白,想從一個缸換到另外一個大缸,不完全是自己可以決定的,還有很多外部的因素。所以一度還產生了移民的想法,畢竟在公司里干了十幾年,自己沒有多少發展,也要為小孩的將來做些打算。但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國內發展機會多些。大概是去年吧,他要求到外地的分公司工作,迫使自己再去開辟一塊新的境地。他現在干得還是比較開心的。
追求喜歡做的事情
C是個比較活躍的人。他最早在外資企業里做行政方面的部門經理,呆了七八年,就離開了,那時只有三十歲,也正值互聯網比較熱的時候,通過獵頭公司進入一家網絡公司當副總裁。做了不久,這一波的網絡熱就過去了,境外資金停止投入,他的CEO呆在國外也不常來,整個公司就由他來維持運作。這家網絡公司規模還不小,盡管沒人繼續往里扔錢了,但公司本身還有數千萬美元的現金。當時我們在一塊聊的時候,他也說過,要再撐個五年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可這只是在幫別人撐而已,對自己的發展卻并不有利。這時候也有獵頭公司找上門,但因為整個網絡公司熱在冷下來,所以提供的都是些部門經理一類的職位,他不滿意。
也是去年吧,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下了個決心:跳槽一家民營企業工作。類似他這種情況,一般總是從外資企業再流到外資企業,而且他最早呆的公司規模很大,那家網絡公司在業界也屬于中上端的,但卻一下子去了一并不很有名的民營企業做副總,而且是在外地的,當時我們同學都覺得蠻吃驚的。
而他感覺不錯,覺得能得到發揮。公司雖然只有一百多人,但老板給了他股份,他在那兒干,帶有點合伙人性質。
他的這種情況帶有一定普遍性,很多人就是想追求這種感覺:工作就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物質條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
下一篇:如何避免網絡心理障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與一位抑郁癥患者直接對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