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教師和家長是最需要了解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差異的人,因為他們易受經驗的欺騙。面對一個不擅長閱讀和記憶的寶寶,家長和教師通常不會從觀察不到的大腦功能和發展落后看問題,而傾向于從觀察到的經驗出發,認為別的孩子能做到,你為什么做不到,一定是你懶惰、不用功、習慣不好,缺少教養,我們習慣于從道德意志的角度來評價孩子,從動機、興趣和教養這類常識性的角度評價孩子們,所以,我們家長心態不平衡,認為只有嚴加管束才是唯一選擇。當家長這樣想,這樣做的時候,最容易產生情緒的挫折。
其實,眼睛是會騙人的,眼見不一定為實。看上去懶惰和不自覺的學習障礙兒童,真正的原因是大腦加工信息時與正常兒童有一定的不同,閱讀落后是因為不擅長用語音來加工信息,馬虎是因為不擅長用視覺加工信息,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大腦前額葉的功能有問題,使人不能抑制某些信息的傳入和輸出,無控制地接受所有的信息。意志和用功完全決定成績不過是幼覺,是眼睛對我們的欺騙。
學習障礙不等于成績落后,它是專門指那些因為聽說讀寫算等學習能力落后的現象,是智力與成績的不匹配,而導致這些落后的因素也并非不可思議,不過體現了人的大腦功能的差異,人的認知加工的差異就像身高體重的不同的一樣,是客觀存在的。
作為家長和教師,首先要做到尊重差異,了解差異,不受眼睛的欺騙。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周圍的人都不相信差異的客觀存在,你要有獨立的思考,需要學習科學,需要了解孩子們。我相信,如果你習慣了這樣的科學思維,你一定會感覺到神奇的變化,你的心情會好轉,你的期望會改變,你的效率會提高,你會把教育孩子當作一個不斷學習過程,你一定會已成為一個有效的家長和成功的家長。
下一篇:兒童學習障礙簡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會孩子“心理自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