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基本資料
這是一個17歲的女孩,主要問題是不想上學、不和媽媽溝通和交流,在家里常常一個人呆在自己的屋里將門反鎖,不準爸媽進自己的房間。常一個人呆在網上,喜歡聊天和游戲,不接受爸媽的管理。在網上遇見一個男孩,很喜歡他,并決定要和他建立戀愛關系。爸爸媽媽知道這件事后,堅決反對并動手打了她。從此,孩子不再去上學,并沒日沒夜地泡在網上。父母無奈,把孩子帶來心理咨詢。
二、心理分析
這是一個處于青春晚期的女孩。青春期意味著性的成熟,也意味著孩子和父母的分離。性的成熟意味著孩子有了生殖能力,這是個對異性開始向往并產生興趣和好感的時期。作為孩子,這個時期對異性有性沖動和性幻想,想接近異性,想和異性建立親密關系這都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反之,如果在這個時候的孩子對異性不感興趣,沒有感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現象。作為孩子,要正常處理對異性的好感和興趣,用恰當地方式升華和滿足性的欲望,既要對自己負責,又要對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負責;作為父母,要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變化和特點,關心孩子的感情生活,關心他們所喜歡的人和喜歡他的人,對孩子喜歡異性和有異性喜歡他(她)不批評、不指責而是持理解和幫助的態度,正確引導孩子,把握孩子,讓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而不是采取禁止、打壓方式將孩子的欲望消滅掉。
欲望是消滅不掉的,往往是越壓制、越打壓,其程度就會越強烈。青春期也意味著要獨立,要和父母分離。而對許多父母而言,與孩子分離是他們不能容忍的事,常常是因為他們的婚姻不和需要孩子來填補他們感情上的空虛,于是他們最常做的事就是不允許孩子和他們分離,因為他們在感情上需要孩子。于是,他們便做出一些行為不讓孩子分離,如過度控制、過度溺愛,其結果往往是將孩子逼到與父母對抗或勢不兩立或拒絕交往或為所欲為的境地。
三、對問題孩子的心理治療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家庭的問題,和成人治療不同的是,孩子的問題僅僅是表象,實質則是父母乃至整個家庭出了狀況或問題。所以針對孩子的心理治療還包括針對父母的個人治療,針對父母的夫妻治療,針對整個家庭的家庭治療,常常需要10-15次左右。采用精神分析、認知療法、催眠療法、行為療法、焦點解決療法、敘事療法、繪畫療法、游戲療法、沙盤療法、心理劇、家庭系統排列等。
四、沙盤治療介紹
沙盤療法(Sandplaytherapy)又稱箱庭療法或沙箱療法是藝術治療的一種,現又將其歸到表達性心理治療里,其理論基礎來源于榮格的心理分析。1939年,英國兒科醫生勞恩菲爾德(M.Llowenfeld)注意到兒童在游戲中可以充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首創世界技法(TheWorldTechique).后來瑞士精神分析學家考爾夫(D.kaoff)接受了勞恩菲爾德的指導,在學習并掌握該療法的同時,和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相結合,發展成“箱庭療法”,或稱“沙盤游療法”。以后,這一療法在美國、日本得到承認并推廣。
治療是通過提供一個機會,讓被治療者在一個內側尺寸約為57×72×7(cm),外側涂深顏色或木本色,內側涂藍色的濕沙盤或干沙盤中,使用或不使用小物件來配置沙子以及創造一個場景。這個場景,是被治療者用意像來呈現發生在個人內在或外在的世界狀況,視覺形式取代了口語交談,因此也繞過了防御。把內在情結物質化為視覺形式,也有利于把被治療者不斷招回到對情結的體驗和思考中去,減弱了阻抗。當治療師信任被治療者的潛意識心智會透露出邁向自我發現的獨特道路時,被治療者和治療師就可能出現深層的轉化工作。
被治療者通常說不出自己的困難、痛苦或沖突的來源及解決方案,或著對它缺乏理智上的了解。沙盤游戲治療可以透過主動想象和創造性象征游戲的運用,制造從潛意識到意識,從精神到物質,以及從口語到非口語的橋梁。
沙盤游戲療法把心理治療的研究推向了非語言的王國。被治療者通過一次次沙盤游戲,激發出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的動力,潛移默化地克服那些難以克服的壞習慣。
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的攻擊行為、焦慮、抑郁、注意力難以集中、違紀行為、社會適應障礙、思維障礙、應激綜合征、情感障礙等,該治療都能起到好的效果。
五、操作過程
沙盤治療室內,常常有兩個沙盤,一個是干燥的沙盤,一個是濕潤的沙盤,兩個沙盤里都盛有沙子;在沙盤的兩側,往往有上千種造型各異的沙具,有動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家具等。被治療者可以選擇他所感興趣的任何沙具任意擺放在兩個其中之一的沙盤里。然后治療師和來訪者一起解讀沙盤和水具所構成的整個畫面的心理學意義。通過擺放過程和分析過程,治療的作用從而產生。
六、本例分析:
一個沙盤擺完后,先讓來訪者自己說明圖形的含義,然后治療師和來訪者一起進行工作和分析。
本沙盤里所呈現的物品不多,線索比較簡單。當物品越少時,每個物品所具有的能量就越大。每個物品在來訪者心中的地位就越重要。在來訪者擺放沙具的過程中,治療師要坐在來訪者身旁全神貫注來訪者如何拿取沙具,如何在沙盤里擺放沙具。給來訪者營造一個安全、溫暖、自由、關注的一個氛圍。本例我們可以看到沙具主要以家具為主,之外還有四個人物。家具代表和象征來訪者孩童時期的家,人物代表來訪者內心的渴望。我們看到來訪者的內在世界只局限在自己的家庭,同時她很渴望能夠有像圣誕老人那樣的人來關愛和呵護她,能有像兩個小天使般的朋友陪伴她。同時我們也看到她內心對自己父母愛和理解的渴望。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她的內在世界仍然停留在6-7歲的孩童時期,說明父母要適當給孩子一些空間和自由,讓她慢慢地長大并能夠學會和爸爸媽媽分離。
圖3是這個女孩第二次對自己沙盤的擺放。在這個新的沙盤里我們看到了多了兩個同伴,和許多動物。這意味著女孩的內心已發生了變化,看到了她通過從幻想世界得到幫助,到也可以從現實世界的朋友伴那里獲得幫助;她的生活圈子已從過去的家庭世界延伸到動物世界。這個變化我們看到了女孩已開始走向了初步的分離:從幻想到現實,從家庭到同伴再到動物的,在不同方向上的分離。
在某種意義上,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地與原生狀態的分離過程,而我們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與自己原生家庭、與自己的父母、與自己的過去不斷分離和我們的現在又能不斷地融合的過程。這個女孩的問題是未能很好地完成與自己家庭和父母的分離,自己雖然長大,但卻仍然無法與家庭與父母分離,所以她無法完成和適應她現在角色對她的要求。她現在能做的就是與現在的世界隔離,從而保持與過去家庭和父母的融合。經常是不是孩子不想完成分離,而不父母需要孩子而無法放手。所以我們會看到,孩子的不分離卻是因為父母的不放手,而孩子所做的只不是配合完成媽媽的需要罷了。因此,對孩子的不分離的治療常常需要父母的加入,以做到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家庭治療是最常采用的方式之一。當然,沙盤治療同樣適用于父母,也適用于整個家庭的參與。
專家簡介:
沈家宏:廣州白云心理醫院首席心理專家,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和心理治療與咨詢工作多年。同時是廣州市青少年預防犯罪專家顧問團成員,廣州中醫藥大學心理學客座教授,廣東省職業鑒定中心心理咨詢組高組考評員,廣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廣州市12355咨詢熱線專家組成員,《孩子寶貝》雜志特聘心理專家,新南方中醫藥職業培訓學校國家職業心理咨詢師資格培訓高級培訓師。擅長兒童網絡成癮問題、品行問題及兒童學習困難和婚姻或家庭問題的心理治療。
(龔艷麗)
下一篇:同事間的矛盾爆發后如何應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沖破心理陰暗層贏取積極生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