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Diana的情緒從春節假期一直到上班都很低落,而讓她情緒飛流直下的,是同學聚會上的遭遇。那天,她滿心希望地跟最要好的同學Grace訴苦說上一年的不如意,對方忽然打斷了嘰里呱啦的她,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喂,你需要調整一下心態”,然后若無其事地跟別人談其他話題了!Diana當時的感覺,就像喉嚨里被塞了半個冷窩頭, 去也下不來。這是她最近第n次聽到“調整”這兩個字。
其實,Grace比她更郁悶。同學聚會的前一天,她再一次跟老公吵架,為的就是讓他戒煙,因為想要寶寶了,但她發現他還是會偷偷地抽,于是怪他“沒有責任感”,而老公卻說她“小題大做”。Grace的姐姐也讓她調整心態,但Grace不認為自己有什么需要調整的地方,自己明明是對的嘛!
像Diana和Grace這樣的煩惱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甚至正在經歷著,甚至比這些更糟糕、更麻煩、更抓狂。如果開一場世界范圍內的“訴苦大會”,其盛況絕對空前。但不管怎樣,朋友和家人幾乎毫無例外地甩出一句話:還是調整吧。為什么我總是在調整,前年是,去年是,今年還是?
調整工具:精力分配表
我們的精力全都用在了四個領域 現在,請回憶一下剛過去的兩周,你能大致分析出自己的精力在每一個領域分配的百分比嗎?肯定某個領域的精力多一些,沒關系,如果那個領域內在這兩周確實有緊急或者重要的事情要處理,比如成就領域的考試,或者身體領域的減肥計劃的實施,那這就對了,因為那個領域需要你多放一些精力。我們再看一個月的,三個月的,半年的……如果在很長的一個時間段內你的精力分配都是偏的,那就需要引起重視,抓緊調整了。
人的精力是無限的,不像時間,每天只有24小時。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某一領域精力放得過多,而另一個領域又太少時,不要想著先減少多的領域的精力,再把減下來的精力放到少的領域去。這樣做你的生活將是萎縮的,無聊的。要先想著在精力較少的領域增加精力的投入,做些什么事情或者計劃些什么活動。這樣,你的生活將是擴展的、豐富的、欣欣向榮的!
6個關鍵,讓調整舉步為艱
你可能說,道理我也知道,就是沒有多余的精力啦。不可能。“沒精力”常常是借口,真實的處境是不想、不愿、不敢或者不能、不會。也許你還認為這件事情不是你該、你能調整的。當然,有些事情表面上看來的確是這樣的,比如你被職場小人暗算,這又不是你的錯,你為什么調整?比如股票被套牢,基金漲得比蝸牛爬得還慢,你再怎么調整也于事無補。你肯為老公做他喜歡吃的川菜而他卻不肯陪你吃一次海鮮匹薩,他一點也不考慮你的感受,為什么還要你來自我調整?如此種種,的確讓人“到底意難平”。但仔細分析之下會發現,我們之所以拒絕調整,其實不外乎有以下幾重原因:
關鍵1 誤解調整
●標準臺詞: “怎么又要調整啊?”
把“調整”當成了“改過自新”或者“自認倒霉”的代名詞。
關鍵2 目標感模糊
●標準臺詞: “我是對的!”
雖然你是對的,但事情并沒有按照你所期待的方向發展。對和錯,本身就是相對的概念,而調整,絕不是所謂“錯誤”一方需要單方面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以“我是對的”來拒絕調整的人,往往是在不知不覺間放棄了自己的目標。比如有的太太會說“我讓他開車的時候別喝酒有什么錯”,但丈夫完全沒有聽進去,然后就不停地吵架。難道說了半天就是為了吵架嗎?而她若是做這樣的調整——對丈夫說: “親愛的,開車的時侯別喝酒好嗎?我們很在意你的安全。”相信事情完全會不一樣。
關鍵3互利互惠的交換心理
●標準臺詞:“我認為他調整要比我調整效果更好。”
這種心理經常發生在親密關系的男女之間,相愛就是互相這樣互相那樣,這已經成為普遍的思維定式。但愛情并沒有那么神奇,能讓:“調整效果最好”的一方先知先行,然后主動帶動互動萬事大吉皆大歡喜。從這個角度來說,調整也是一種付出,而不是等價交換。
關鍵4懶惰、貪圖安逸
●標準臺詞:“我認為調整沒必要。”
我們需要調整就像需要呼吸一樣。但我們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特別是在日子過得順風順水稱心如意的時候,比如突然新換了領導或調到別的部門,有人以業務骨干自恃,不肯跟著新領導、新部門的新思路走,_不僅埋下人際關系的隱患,還折損了自己團隊合作的形象分,最后弄得灰頭土臉。
關鍵5缺乏行動力
●標準臺詞:“知道該調整,但不知道該怎么調整。”
能力的增強絕對“實踐出真知”的過程。調整也是如此,思想上再怎么澎湃激烈,也不如行動上邁出小小的一步。各種各樣的設想可能會讓人覺得這是“三思而后行”的謹慎,但也總要有“后行”才行。
關鍵6依賴外界的不吃虧心理
●標準臺詞:“要調整也是他先調整。”
許多人的調整要以外部環境或者其他人的改變為前提和基礎,比如只有股票漲了,我心情才能好;比如只有領導賞識我,我對工作才有興趣……她們的調整如同化學反應一樣,需要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因素、特定的人等一系列的條件才能實現,是非常被動的。一顆蘋果之所以會一點一點爛掉就是因為爛的那一點在想,既然周圍都是好的,它們自然會改變我。而人的皮膚如果破了一個小傷口,之所以不會影響到整個身體的健康,則是因為人的皮膚有自愈的能力。這就是被動和主動的區別。
你的調整對路嗎?
當然,也許你從來不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你樂于改變,也時常調整,但很少收到預期效果,仿佛走進迷宮,條條大路都走過好幾遍了也沒看到羅馬在哪兒。調整需要一定的技巧,你可以從以下幾點檢查一下自己調整的方法是不是對路。
調整并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勇敢地面對并接受自我的合理需求。
有人對調整的認識不到位,覺得我調整了我就是在讓步在妥協在單方面示好,心里委屈得不行。調整首先是尊重自己的內心感受,而不是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如果你總是在為別人的錯誤買單,不僅感覺很不爽,而且也會讓你的調整變成一場毫無疑義的自我傷害。比如你親愛的男友什么都好,就是太愛聽他母親的話,還要求你也絕對服從。如果你為了息事寧人而接受了這樣的條約,那么你就要面臨接踵而來的無數問題。而如果你勇敢地跟他說“看情況吧,老人說的有道理我肯定聽”,那么你就不僅避免了爭吵,還獲得了充分的彈性。
調整不可能一次到位
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溫柔賢惠,相夫教子,無怨無悔俯首甘為孺子牛,三十五歲以后還得走上和小三PK的戰場。這其實是很典型的長期一成不變的惡果。這時候再倉促應戰,真有點來不及。調整是很難一步到位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屢敗屢戰。作為女人,總要勤奮些,對于自己如何完成多重身份角色的任務有清晰的認識和規劃。
調整的受益人是自己
為了喜歡的人該不該減肥?為了能升職該不該給領導送點禮?為了父母安心該不該早點結婚?為了孩子快樂該不該拒絕工作上的調動?許多問題貌似為別人做出犧牲,但其實真正的受益人是你自己。這樣的調整其實是一種幸福的選擇題。
快速完成調整的4個小習慣
1 調整作息,清除來自身體的壞情緒。許多臟器都是在熟睡狀態下進行排毒,比如晚上11點,淋巴排毒,凌晨1~3點,腎臟和肝臟排毒,凌晨3~5點,腎臟和肺排毒,夜晚至凌晨4點都是脊椎造血時段。如果這些都進行得不順暢,那么身體的抗議就會直接傳導至大腦皮層,讓你莫名其妙地郁悶。
2 降低聲音,放慢語速,胸部挺直。這是美國經營心理學家歐廉·尤里斯教授提出的能使人平心靜氣的三項法則。降低聲音、放慢語速都可以緩解情緒沖動,而胸部向前挺直,就會淡化沖動緊張的氣氛。因為人情緒激動、語調激烈的時候通常都是胸前傾的,而身體前傾時,就會使自己的臉接近對方,這種講話姿態能人為地造成緊張局面。
3不說話,用心聽。英國著名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帕金森和英國知名的管理學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書中談到:“如果發生了爭吵,切記免開尊口。先聽聽別人的,讓別人把話說完。”憤怒情緒發生的特點在于短暫,“氣頭”過后,矛盾較為容易解決。當別人的想法你不能茍同,而一時又覺得自己很難說服對方時,閉口傾聽,會使對方意識到,聽話的人對他的觀點感興趣,這樣不僅壓住了自己的怒氣,同時有利于削弱和避開對方的“氣頭”。
4挖掘積極的方面,善于使用快樂的小道具。你不喜歡做飯,但你是家庭主婦,那么你可以用音樂陪伴自己。與此同時你還可以不斷地跟自己說,廚藝絕佳的女人才是最棒的。不斷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配合令人愉悅的小道具,喜歡上一件或陌生或棘手的事情并不困難。
(潘信凝)
下一篇:“心流感”襲來,我們如何面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如此孤獨是什么原因導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