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催眠是心理健康學科的一種治療方法,心理醫生對患者進行催眠之后,可以對有心理疾病的人進行一定的治療。不過,有的人容易被催眠,有的人不容易被催眠。專家指出,容易被催眠的人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
據國外媒體報道,本周在《意識與認知》雜志上刊登了這項研究。在赫爾大學心理系完成的這項研究,側重于非常容易進入催眠狀態的一群人。
測試者被要求觀看一系列的單色圖案并且觀察團中的顏色,在催眠狀態和正常狀態下進行了兩次測試,結果是他們都能看到顏色。
測試者對圖案的個體反應也被一臺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捕捉到,這將幫助研究人員監控易受催眠和不易受催眠測試者之間不同的大腦活動。
研究的負責人朱莉安娜-馬佐尼教授說:“有一些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們能夠借助一種其他人無法使用的方法改變他們的感知來體驗這個世界。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只有催眠才能產生這些效果,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這并不準確。盡管催眠看起來提高了測試者看到顏色的能力,但是易受催眠的測試者們也能夠在清醒狀態下改變他們的大腦活動。”
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有著清楚的記錄,盡管對于測試者來說在測試中不必在催眠狀態也能夠感知顏色,催眠能夠增加測試者體驗這些效果是明顯的。
對于研究有貢獻的威廉-麥格翁博士說:“盡管催眠在某些醫療處置尤其是減緩疼痛上看起來非常有效,許多人都害怕催眠。我們所做的研究表明不需要催眠,某些人就能夠從心理暗示中收益。
當然,心理暗示也是一把雙刃劍,好的心理暗示可以幫助人們解決身體上或者是精神方面的一些問題,而壞的心理暗示反而會給身體以及生活、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建議大家還是不要輕易受到心理暗示影響為好,不論是好的心理暗示還是壞的心理暗示。
推薦閱讀:沉迷于電視危害大
下一篇:看別人不順眼多因自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斤斤計較的人心理易患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