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瑪雅人說:“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臨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遠不會到來。”近年來,一方面科學家們紛紛站出來對語言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進行批判,一方面很多人相信瑪雅人的預言99%都變成了現實了。截止到目前,離2012還有大約三周時間,親們,如果預言是真的,你此刻會焦慮嗎?
面對“2012世界末日”的預言,人們群體的焦慮的表現有哪些?
群體對這種現象是一定會有反應的,因為,群體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盲從和沖動,在群體面前人們會去個性化,主要表現就是失去理性判斷的能力主要根據情緒來做出判斷,因而,也會身處群體中的人也會更多的把自己的恐懼和焦慮軀體化和付諸行動;比如,疑病癥增加,抑郁癥出現,暴力事件增多,甚至,出現自殺。
即便末日未到,為何有些人在看了《2012》或是天災的新聞后會感到明顯的焦慮癥狀呢?
這點我們可以從精神分析和現代傳播學兩方面去思考。
從精神分析角度而言,有些人的防御方式本身就比較僵化和薄弱,比如,擁有邊緣性人格和自戀性人格結構的人,他們會用分裂和投射性認同這樣的低級防御方式,也就是他們潛在的就認為世界不是白的就是黑的,這類極端性思考方式一直就是他們的思維模式。這樣的話,隨著媒體的傳播,大量的負面信息充斥的他們的生活,而他們的信息加工和過濾的能力本身就有障礙,當有關世界是黑的,這樣的毀滅性的信息過度負載了以后,他們的情緒系統就會條件反射似的做出反應,于是,他們就會更多的表現出焦慮和攻擊傾向,正如他們以往一樣,只是在社會的轟動效應前會表現的更加夸張。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為何未知的預言會讓人們感到焦慮?要如何應對?
失控永遠是一種不舒服的體驗,尤其是每個人都知道人生是注定要死亡的,所以,有些人們希望通過預言的方式,把自己對死亡的恐懼給投射到未來去,從而吸引自己和群體的注意力到未來,這樣,就可以無意識的防御當前的死亡焦慮。所以,預言本身是為了緩解自己感受到的焦慮,所以,只要是預言一般都是負面的為主,也就注定要引起人們的焦慮,這就像是精神分析中的投射性認同,預言師把自己的恐懼和焦慮給投射出來,等到了預言實現的時刻,就會有人去認同這些當時的恐懼和焦慮。
應對的方式蠻多的,比如,你可以用理智化的防御方式了,只要你翻開歷史就會發現任何時代都會有一些偉大的毀滅性預言,而每一個都沒有實現過。也可以直接情緒卸載了,叫上幾個朋友一起去看些喪尸,恐怖,科幻之類的預言片了,看完了也就釋放了情緒上的緊張了。
下一篇:我們每個人都是說謊的大騙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春節會親友聯絡感情防心理危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