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假設你正在一架飛機上,飛機水平地以每小時幾百英里的恒定速度飛行,沒有任何顛簸。一個人從機艙那邊走過來,說:“把你的那袋花生扔過來好嗎?”你抓起花生袋,但突然停了下來,想道:“我正坐在一架以每小時幾百英里速度飛行的飛機上,我該用多大的勁扔這袋花生,才能使它到達那個人手上呢?”當然,你根本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你只需要用與你在機場時相同的動作(和力氣)投擲就行了,因為花生的運動同飛機停在地面時一樣。這是愛因斯坦對宇宙本性的第一個假設:所有慣性參照系中的物理規律是相同的。這和心理學有什么關系?
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第一假設的基礎上,將此原則推廣到電和磁的規律中,得出第二個假設:光在所有慣性系中速度相同,也被稱為光速不變原理。問題是,在經典力學中,速度合成法則實際依賴于這兩個假設:
1.兩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間隔與測量時間所用的鐘的運動狀態沒有關系;
2.兩點的空間距離與測量距離所用的尺的運動狀態無關。
愛因斯坦發現,如果承認光速不變原理與相對性原理是相容的,那么這兩條假設都必須摒棄。對于一個鐘是同時發生的事件,對另一個鐘不一定是同時的,同時性有了相對性。在兩個有相對運動的坐標系中,測量兩個特定點之間的距離得到的數值不再相等,距離也有了相對性。
假設:記憶相對論 :
也就是說,鐘會因為運動而變慢,尺在運動時要比靜止時短。 第一種效果被稱作“時間膨脹”,第二種效果被稱作“長度收縮”。這種收縮并非幻覺,當尺子從我們身邊高速經過時,任何精確的試驗都表明其長度比靜止時要短;尺子并非看上去短了,它的確短了!時間膨脹也并非是個瘋狂的想法,它已經為實驗所證實。關于時間膨脹最著名的假說是雙生子佯謬:假設有一對雙胞胎哈瑞和瑪麗,瑪麗登上一艘快速飛離地球的飛船(為了使效果明顯,飛船必須以接近光速運動),并且很快就返回來。我們可以將兩個人的身體視為一架用年齡計算時間流逝的鐘。因為瑪麗運動得很快,因此她的“鐘”比哈瑞的“鐘”走得慢。結果是,當瑪麗返回地球的時候,她將比哈瑞更年輕。至于年輕多少要看她以多快的速度走了多遠。
如果時鐘會因為運動而變慢,那么人類的記憶是否也會隨運動而變慢呢?當我們處于高速運動時,我們對周圍場景的記憶,是否會出現如電影里的慢動作那樣?我們是真正體驗了這種慢動作,還是時間只是在回憶中好像變慢?
慣性參照系中心理學實驗
這則消息:為了檢驗時間是否會在危難時刻如電影慢動作一樣變慢(注:從愛因斯坦第一假設來看,物理規律在任何的慣性參考系中是相同的,結論似乎很明顯:不會。),得克薩斯州休斯敦貝勒醫學院神經與心理學副教授戴維·伊格爾曼最近做了這個實驗:在一個45米的跳臺上,參與者不系任何繩索,在3秒的下落時間中以自由落體狀態下落30米,最后跌入一個安全網。研究人員要求志愿者通過秒表來記錄其他人落地的時長和自己落地的時長。志愿者都佩戴了被稱為“知覺計時器”的特殊手表,上面顯示著閃爍的數字。實驗設計的初衷是,如果志愿者對時間的感覺的確在下落過程中放緩,他們將能夠辨識這些數字。
實驗結果:不會變慢
志愿者雖然能夠在一般速度下認清“知覺計時器”上的數字,但他們在加速后就無法分辨它們。此外,所有的志愿者都認為,自己下落的時間比別人長大約36%。研究人員相信,在可怕的事件發生時,大腦中的杏仁核將更加活躍,使得記憶的內容增加。
伊格爾曼說:“通過這種方式,恐怖的事件通常包含了更豐富、更密集的回憶。而你對一件事情的回憶越多,你就會認為它持續的時間越長。但這并不意味著你當時體驗到的時間實際拉長了。這只意味著,當你回顧這件事時,你認為時間變長了。”
未盡的問題?
雖然這個實驗通過30米的自由落體來模擬“高速”運動,但仍然是在慣性參照系中完成的,因此實驗的結論“不會變慢”從心理學角度驗證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第一個假設。但我們之前的提問和假設尚未得到驗證:人類的記憶是否也會隨運動而變慢?這個問題的意義目前還不是很大,畢竟我們絕對大多數人都處在慣性參照系中,如果能請楊利偉對此發表感受或許有所幫助。
實驗的結論還可以引發我們進一步思索:如果恐怖事件會豐富記憶內容,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來提高我們的記憶——比如,在坐過山車的時候背單詞?:)同樣,如果對一件事情的回憶越多,我們就認為它持續的時間越長,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控制回憶內容的多少,來控制對時間長短的感覺?——似乎愛因斯坦就曾發表過這種言論:“如果你在一個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個小時,你只覺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個熱火爐上,片刻就像一個小時。”原來,上班的8小時其實可以很短,也可能很長。
(閆莉莉)
下一篇:《犯罪心理》經典名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分鐘就能得到的幸福的秘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