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不知怎的,這段時間厭職情緒高漲,只要一走進辦公室就胸悶氣短,真想辭職了事。我把這種情緒透露給了父母,他們馬上大驚小怪地亂作一團,最后總結性地批評我:打工謀生的人有什么資格談厭職?我一聽,更是怒火中燒,我怎么就沒資格厭職了?打工的就不能有自己的心情?必須毫無怨言地夾著尾巴做人?”
這是一個朋友在酒吧里對我發的一番牢騷。看著她義憤填膺的樣子,你根本無法想象她是全球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的高級雇員,薪水豐厚,待遇甚優,是諸多人士嫉妒得眼睛發綠的對象。可作為好朋友,她時不常就會跟我發布一通“馬上辭職!”的宣言
想不明白工作狂人對職業何來那種顛撲不破、不離不棄的熱愛,作為職業女性,哪個人沒有被“厭職”的情緒困擾過?有真的痛快地一走了之換工作的,有嫁人的,有干脆賦閑在家的……不過,大多數人還是忍氣吞聲地熬下來,畢竟工作是為了糊口,新房子等著供款,吃喝玩樂離不開錢,看在Money的面上,忍受吧!
女人工作,真的全是為了錢嗎?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推理,如果不缺錢,那就完全可以不工作;或者僅僅是憑興趣工作,厭煩了就一走了之?工作,在我們的生活里到底是什么角色?
當厭職的情緒襲來,我們應該怎樣應對?職業專家分析,女性的厭職情緒有階段性和周期性之分,如果更加細分,在周期性厭職中可以分成“不滿型厭職”、“情緒型厭職”和“壓力型厭職”;在階段性厭職中又可以分為“挫折型厭職”、“平臺期厭職”和“逃避型厭職”。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壓力型厭職“如果我每年不能掙到一定數額的利潤,我的業務就無法運轉下去。”在平面廣告業奮斗了11年的高海燕每天都面臨這個問題。“10年前,我什么困難都不怕,一心往前沖,多大的困難都認為自己有能力克服。可現在,我的經驗多了,膽子倒變小了。
面臨同樣的壓力,我無法做到盲目樂觀了。我為人不夠老到,在工作中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時,常常表現得束手無策。這時我就會想,那么多女人不用做事都可以生活得衣食無憂,而我少年離家就苦苦打拼,承受巨大壓力,我這是何苦來呢?”
“每當這時候我的厭職情緒就滋生出來,非常想逃避,不想去上班了。其實我心里明白,不能就此放棄。于是為了排遣壓力,我就找個沒人的地方坐在車里聽著傷心的歌大哭一場,這辦法還真挺管用的,哭過之后心情會輕松不少,算是給自己減壓的辦法。”
“我的性格溫和,又特別執著,認死理,一條道跑到黑。我總是認為,做事業就像撫養孩子,既然生下了他,怎么可以撒手不管?一定要負責到底才對啊。盡管工作中的壓力經常讓我茶飯不思,愁眉不展,我也不會就此放棄的。”
專家點評:很多銷售員、創意人員和公司的經營者都在抱怨:連續不斷的業績考核和生存壓力使神經瀕于崩潰,想放棄工作又舍不得高薪的待遇或已經取得的成績,可如果神經長期處在緊張的壓力中,對身心都是沒有好處的。
如果想長期從事壓力大的工作,就需要具備激情、經驗、毅力和好心態。如果對照之后發現自己有某些不足,應該著重培養和鍛煉。一旦發現自己因為壓力開始厭職,就應該給自己放個假。壓力應該是階段性的,由放松的假期來補償,由此恢復平衡的心態,這樣才可以舉重若輕地對待困難。
從來沒受過什么委屈 ——挫折型厭職某著名上市IT公司辦公室主任李麗說:“我算是個幸運的人,順利地考上大學的熱門專業,畢業后又分配到當時非常令人羨慕的國字號外貿公司。
然而工作了幾年之后,周而復始、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以及沉悶的工作環境,使我的工作熱情漸漸冷卻。我越來越感到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加之對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從前的熱情已被無奈取代,上班幾乎成了負擔,強烈的厭職情緒與日俱增。
與其這樣混下去,不如回家算了,我甚至希望通過婚姻來改變現狀,放棄工作。想想自己還這么年輕就對未來喪失了信心,有時還會感到不寒而栗。但看到越來越多的同事,尤其是同期或后來分配來的同事紛紛辭職,我又開始蠢蠢欲動,甚至想通過移民改變現狀。”
專家點評:輕度的挫折型厭職來自對目前職業的不滿:工作枯燥無味、工作條件太差、報酬太低、離家太遠、工作時間太長、沒有發展前途、同事關系難處、領導脾氣太壞……年輕的女性經常因此產生厭職情緒。可考慮通過更換工作來消除。
山窮水盡疑無路——平臺期厭職怎么看張華都不像是一個會厭職的人。她性格爽朗,有話就說,不管是人前人后,很少有無精打采、多愁善感的時候。張華把自己比作“趕大車的”,從1992年以來,趕著自己公司的這輛大車一路快跑。
當然,早起不想去上班的情況也不是從來沒有過,但機會不多,一下子就忘記了。真正對工作產生厭倦是5年以前。公司一直經營辦公用的禮品和紀念品,開始發展很快,張華也熱情萬丈,可經營了幾年之后,發現公司業務發展的速度變慢了,甚至有停滯不前、路越走越窄之勢。沒有新鮮內容注入,工作變成了一架流水線機器。
新的競爭對手不斷涌現,蛋糕被越分越小,吃不飽,扔掉又舍不得。“那段時間天天無精打采,對工作喪失了以往的熱情,看見訂單都不會激動了。”
專家點評:平臺期的厭職傾向在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和一定職位的女性中非常普遍。當對一項工作已經熟練掌握、并且發現上升空間被限制的時候,厭職情緒就會襲來。可以把平臺期的厭職情緒深入解釋為內心潛在的危機感和焦慮。既然已經感到了危機和焦慮,就應該著手做防衛的準備。
產生平臺期厭職情緒的女性通常性格活躍,興趣廣泛,不愿意做重復勞動,需要新奇事物的刺激。所以在仔細思考自己職業目標的同時,在工作中經常嘗試一些變革和突破,都會有效地緩解平臺期厭職情緒,化不利為有利。
溫情避風港 ——逃避型厭職29歲的李奕找到了意中人,男友是一家大型外企的高級雇員,月進斗金。每次李奕對男友抱怨目前工作壓力的時候,男友都會真誠地說:“我們結婚后你可以選擇辭職,如果你仍然喜歡上班,也可以繼續工作。總之,不想干的時候就別干。”李奕的心中甜蜜又安心,而對工作中遇到了難題開始失去耐心,產生放棄的念頭。
專家點評:很多感情理由可以讓女人產生厭職情緒:沉湎于愛情、寄希望于男友的事業、家人需要照顧……在這些情緒的影響下,即便她們沒有馬上提出離職,也降低了對職業發展的熱情。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感情給予慰藉,工作給予保障,女人從中體會到的快樂是不同的,無法此消彼漲地相互代替,只有兩者都如意,生活才可以更加豐富和平衡。再說,愛情比工作更可靠嗎?相信很多女性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下一篇:性格缺陷衍生N多心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靈探秘:理性與智慧才是難題的正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