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你有沒有發覺你身邊有著這樣一群人,口中說的卻總是與做出來的并不一致,是典型的心口不一人,我們總是討厭這一類的人,但其實想想自己是否沒有類似的行為呢?那么為什么我們會變成這樣的人呢?
很自然就能想到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是有直接關聯的。如果有人說他們不是種族主義者,若要使你相信,你就會期望他言行一致。盡管如此,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人的態度和行為并不總是很牢固地聯系在一起。事實上,人們有有一種壞習慣,即使有最好的意圖,也是說一套做一套。
總能夠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人們常說擔心地球的溫室效應卻還不停地排放汽車尾氣,人們常說金錢不是上帝卻總是拼命地工作,人們常說想要有個好身材卻從不鍛煉。
追溯到美國20世紀30年代,斯坦福社會學教授Richard LaPiere最先發現人們這種露骨的虛偽。30年代早期他和他的中國好朋友一起穿越加州旅游,他擔心因為他的中國朋友,他們會在一些餐館和旅店遇到一些不受歡迎的麻煩。
在他們所訪問的128家餐館旅店中,除了一家,其他的服務都非常的彬彬有禮。那個時代的美國,媒體有好多故事能讓人們對中國人產生偏見。因而LaPiere和他的朋友對此非常地驚喜。現在要是有人拒絕為你服務,你一定會暴怒,但是在那個時代是沒辦法的。
這樣聽起來是一個快樂美好的結局:也許報紙只是夸大了人們對于中國人的負面態度?然而LaPiere回家之后便開始思考為什么新聞報道有關人們的態度和他們 的實際行為有如此大的差異。為了核實檢驗這個想法,他決定對訪問過的餐館和旅店,以及附近相似地方的餐館旅店發送一份問卷
該問卷要求業主對他們的態度,最重要的問題: “你愿意在你的這個地方接受中國人嘛?”答案從中選出:是、否,看情況而定。
不可思議的是90%的作答者選擇了“否”,他們不愿意在他們的地方接受中國人。想像一下,LaPiere對這個結果會多么驚奇吧。人們說一套,卻完全做一套。他們甚至不選“看情況而定”,這個世界是怎么了?
LaPiere認為問題出在問卷上,問卷本身不能真實地呈現令人困惑地友好。到底是怎么發生的?當人們被問及是否愿意接受那些被偏見妖魔化了的中國人,這和實際的行為沒什么聯系。
實際情況是一對禮貌,衣著講究,富有的夫婦陪伴著一個斯坦福大學教授,不是回答問卷時腦中所想像的粗魯,有偷盜行徑,愚蠢印象的中國人。
這項研究隨后遭到了各種各樣理由的批評,但是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在很多情境下人們不按照自己說的去做”得到了之后無數研究的支持,盡管情況更復雜。問題是:為什么?
這取決于如何回答問題。許多心理學家實際上同意LaPiere的觀點,這取決于人們作回答當時所想到的對這個人的刻板印象。在某些方面,態度就是作答者瞬間的偏見,僅僅就是作答當時的那個記憶片段。
這產生了一系列的研究和理論來尋求人們態度和行為之間的聯系。許多著作對這種分歧作出了解釋,有一些重要因素被發現:社會規范,態度的可通性,行為的知覺控制。
盡管出現這樣的結果,這種情況還是極其復雜并帶著沮喪的不確定性。也許心理學家已經對這個結果不怎么感興趣了,在特定具體的方面,人們的態度和行為之間的聯系仍然很神秘,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人們經常的心口不一。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