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北京安定醫院院長馬辛是研究老年心理問題的專家,她告訴記者:到了老年,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境,而好心境的營造,主要在于看問題時是否豁達,是否對生活是積極向上的態度,老同志退休以后,極易產生喪失性體驗,隨之會出現憂慮癥狀,即憂慮個人和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他們從慣性思維中跳出來,思考如何從積極的層面去看待這些問題。這不僅能改變老年人的心態,還能引導年輕人,對整個家庭也會產生正面的作用。
馬院長說,我們過去認為,人到老年以后,各種經驗,包括生活經驗和工作經驗都很豐富,學習不學習都無所謂,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實際上,人在每個時期心理都在成長。而且,老年人心理的成長不僅對其個人有益,對整個家庭都大有益處。所以老年人要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去接觸社會、融入社會。還要特別注意培養一種從多種角度去考慮事情,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有助于老年人從負性情緒中跳出來。老年人不妨經常作總結:這一天,最讓我高興、最讓我滿意的事情是什么;或者這一周,比較有成就、比較高興的事情有哪些,逐條列出來,這是一種很好的轉移不良情緒的方法。
對于一些疾病纏身的老人,馬院長提出建議:要學會接納疾病。既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進行治療,同時也要接受年老階段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疾病的現實。而良好的心態對治療也是有益的。對那些身體狀態比較好的老年人,馬院長也提出忠告:對自己身體狀況要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制定目標也要適度,不能覺得自己身體好,就不管不顧的登高爬梯,東奔西跑,要避免意外事情的發生。
馬院長介紹,現在心理學強調“畢生發展觀”,即人的一生心理都是在發展的。即使成年后,性格已經成型,但有很多方面還是可以重新塑造的,比如說意志的堅定性,探索、學習新鮮事物的心態等。馬院長提醒,如果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并伴隨出現諸如出汗、心慌等癥狀,而且持續時間達到兩周或兩周以上,就需要用藥物來治療了。這時候最好找心理醫生來治療,以獲得專業性的幫助。
(李麗欣)
下一篇:如何自療心理創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經典智慧故事打開教育智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