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是由馮特的最忠誠的學生鐵欽納于內容心理學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國建立的,是內容心理學思想的繼承和進一步發展。但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決不等同于內容心理學派,二者無論在形成的時間、地點以及研究方法和具體內容上,都存在著差異。構造主義心理學派與鐵欽納的個人努力有重要關系。并在鐵欽納去世后衰退。并在與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論戰中得到發展。時代精神:科學界百家爭鳴。德國事實上已經成為當時世界心理學研究的中心。
機能派心理學和構造派心理學的爭論
構造主義心理學派中只有鐵欽納始終堅持明顯的傳統,他是一個性格堅毅、好爭辯的學者,1927年鐵欽納因腦瘤去世,爭論逐漸平息下來。
構造主義心理學派在心理學發展中的貢獻和局限
構造派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應用實驗方法系統研究心理問題的派別。在他們的示范和倡導下,當時西方心理學實驗研究得到了迅速傳播和發展。理論基礎為純粹經驗論。把心理學看成一門純科學,只研究心理內容本身,研究它的實際存在,不去討論其意義和功用。所以極為狹隘。
構造心理學是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以后出現于歐美的第一個心理學派。它與相繼出現的機能心理學相對立。 構造心理學的主要代表是馮特和鐵欽納。這個學派受英國經驗主義和德國實驗生理學的影響,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主張心理學應該采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并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如何連結成各種復雜心理過程的規律。它強調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規律,不重視心理學的應用,不關心個別差異、教育心理、兒童心理等心理學領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過內省法研究的行為問題。
馮特的心理學所涉及的問題很廣泛,構造心理學只是他的心理學體系的一個方面。馮特本人稱他的心理學為內容心理學。至于構造心理學這個名稱,是1898年鐵欽納在與機能心理學爭議的過程中利用詹姆斯的用語提出的。 1884年,詹姆斯為《心靈》雜志撰寫一篇文章,題為《論內省心理學的某些忽略》。在文章的附注中,提到“心理構造”一詞,原話是:“純粹的紅色或黃色的感覺元素,及其他心理構造的元素沒有存在的根據,因為它們都不是心理的事實”。并于1898年發表《構造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一文,闡述了構造心理學的基本立場和主張,正式提出“構造心理學”一詞以與機能心理學相對立。
在這篇文章中,鐵欽納沿用艾賓浩斯關于研究心理學可仿效形態學、生理學和發生學的提法,主張實驗心理學應以分析心理的構造為主要目的。他認為機能心理學雖然有用,但是它必須建立在構造心理學的基礎上,好比生物科學的生理學要建立在形態學的基礎上一樣。他企圖從意識經驗的構造方面來說明整個人的心理;他只問意識經驗由什么元素構成,不問意識內容的來源、意義和作用。在他的實驗室中,他只允許被試者報告自己直接體驗到的內部經驗,不許涉及外界事物的意義和功用,否則就認為被視為犯有所謂“刺激錯誤”,即誤以客觀存在為意識內容。
鐵欽納的構造心理學雖然與馮特的內容心理學在研究對象、方法和研究問題上基本相似,但在具體看法上并不盡同。馮特講統覺,認為注意是一種心理過程,除具有選擇性外,還有創造性的建造功能,鐵欽納不講統覺,用注意代替統覺這個概念,認為注意是一種心理狀態;馮特把心理現象分析為感覺和簡單的感情兩種元素,鐵欽鈉則把它分析為感覺、意象和簡單感情三種元素;馮特認為每種心理元素都有兩種基本屬性,即性質和強度,鐵欽納則認為心理元素的基本屬性除性質和強度外,還有持久性、清晰性、廣延性等;馮特認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激動和沉靜、緊張和松弛,也就是馮特的情感三度說,鐵欽納認為情感只有“愉快”和“不愉快”。
構造心理學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心理學派,它為新興的心理學提供了一些符合實際的實驗資料。但是這個學派的主要代表把一切科學的研究對象都歸結為經驗,并且堅持心身平行論,他們實質上不承認意識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由于構造心理學為心理學所確定的研究對象過于狡窄和脫離生活實際,同時又把內省法看作心理學的主要方法,因而遭到歐美許多心理學家的反對。還在鐵欽納在世的最后歲月,構造心理學便已逐漸削弱,最后趨于瓦解。但是它同時也從反面推動了其他心理學派的興起和發展。
(楊玉龍)
精彩推薦 權威調查:5%畢業生想過自殺 強檔測試:你最迷戀哪種女人? 心理學家為你解析十大夢中“鬼” 最實用:從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潛意識 揭謊!娛樂圈大牌明星都是說謊精 職場攻略:怎樣從小動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錯?男人下半身壓力源于女人 暴強!如今的大學生為減壓去裸奔下一篇:畢生發展心理學簡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簡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