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首先,門診的就診者應該是主動就醫者。 也就是說,治療的就診者是有主動意愿來尋求幫助的。只有這樣才能與治療師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減少在治療和咨詢中的初級阻抗。這一點也是咨詢與治療設置中相當重要的一點。而現實環境中,有良好自知力、能夠主動就診于門診的障礙患者雖然逐漸增加,但也有不少被動就診者,即家人或朋友認為有問題。他們往往根據障礙患者的行為或某種與環境的不協調來判斷是否有問題。應該說他們的判斷一般是準確可靠的,但建立在這樣的就診動機基礎上,易引起障礙患者的抵觸和逆反,阻抗可伴隨整個治療和咨詢過程,治療很難深入和維持,療效難保證。
其次,就診者應知曉看門診需要提前預約和收費。嚴格的門診前設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治療安全感、治療契約關系等。障礙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的消失往往是問題改善的臨床標志之一。若來訪者不愿意履行門診前的預約和繳納治療與咨詢費用等,表明患者對門診的就診行為缺乏信心,阻抗明顯。
第三,就診者應明確問題的緩解是從門診開始,但并不是治療的全部。也就是說患者的問題不可能在治療室全部解決。治療的環境是患者所生活的人際環境和自然環境,與現實環境的結合才是問題得到改善的根本所在。而在門診中,有相當多的患者認為可以將自己的問題講給治療師聽,而后治療師會把自己的問題改善了。這種心態不利于治療的維持。
第四,障礙的緩解過程中,需要多次就診,并不是一次門診就能解決持續很久的問題。澄清這一點,是為了緩解患者急于求成的。障礙患者中有相當多的人是懷著急切的心態來就診的,他們往往急于解決自己的痛苦,時間觀念強烈,有的人第一次就診就向治療師直接詢問這樣一些問題:一次門診能看好么?多少次能看好啊?這種急迫心態不利于環境與現實環境的結合,容易停留在內省和內心體驗過程,缺乏行為上的檢驗和協調性鍛煉,這將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
下一篇:如何解決年關焦慮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同情弱者可能只是因為逆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