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習俗。龍年春節,烏魯木齊一名兩歲的男孩收到了近萬元紅包;也有人感嘆:“過個年,萬把塊錢沒了,僅發壓歲錢就花去了近一半。”
80后的沈翔(化名)春節給出去了1000多元壓歲錢,但她兩歲的兒子卻收獲了近萬元壓歲錢。29日,家住烏市新醫路附近的沈翔說,公公婆婆給了兒子1000元壓歲錢;兒子的叔爺、姑奶奶給的壓歲錢共有3500元;兒子的叔叔、伯伯、姑姑一共給了1000元;兒子的姥姥、舅舅給的壓歲錢有1700元,“我和老公也給了兒子2000元壓歲錢,加起來有9200元了。”沈翔說,去年比這少多了。
收到壓歲錢,本是高興事,但有孩子媽媽表示高興卻很有壓力。網民“夜小叉”昨日在亞心網論壇發帖說,她家小寶寶10個月,過年收到了4000元壓歲錢,全是500元起價。“這些人情債遲早要還的,我玩不起啊”。
記者調查發現,80后們在給孩子、父母紅包時,價碼也隨之上漲,有的甚至翻了一倍,這對正處于打拼階段的80后們來說,壓力頗大。昨天,在新疆某個以80后為主的QQ群里,大家紛紛感嘆,成家立業后,自己由拿紅包變成了給紅包,遭遇了“紅包劫”。
28歲的小王在烏魯木齊上班,父母在石河子,她說:“往年給親戚的孩子一般是100元,今年每人給200元,親友共有14個孩子要給壓歲錢,光壓歲錢就2800元。”
28歲的陳軍是湖北人,在烏魯木齊工作5年了,“老家親人共有5個孩子,以前每年一人給100元。”陳軍說,“今年每人給了200元。我朋友今年給壓歲錢都是500元以上,給父母的則是2000元以上,比去年高多了”。
記者留意到,不少亞心網網民曬出了自己的過年開銷,其中有不少網民壓歲錢的開銷占了過年開銷的一半。記者又采訪了15個人,有12個人表示發了壓歲錢,其中有10個人表示,春節的總開支中,壓歲錢占了一半。
有網民認為,壓歲錢被附加了太多的人情世故,甚至變成了一種負擔。如果大家都能不把壓歲錢和面子、人情等扯到一起,就不會衍生出那么多煩惱了。
又訊:春節長假已經結束,這個春節你花了多少錢?1月27日,網民“vjack” 在亞心網上發的這樣一個主題的帖子引來很多人的關注。
“給爸爸買手機1400元,給奶奶買衣服200元,給壓歲錢2600元……共計5000元左右。”在亞心網論壇上,網民“vjack” 寫道。29日,看了這個帖子,26歲的市民張萌也粗略算了一筆賬,過年她花了7000元,還差1000元年終獎就花完了。
記者在網上看到,網民們曬出的春節花銷中,更加側重“親情開銷”,普遍的花費項目有壓歲錢、買禮物、年夜飯、車費、打麻將等,花銷一般在3000元-7000元之間,最少的也在1000元以上。
記者又進行了隨機采訪,大部分市民都對自己的春節開銷比較滿意。
下一篇:你的心理是否陷入“亞健康”狀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甜蜜升溫化解冷凍的愛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