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的社會對同性戀現象其實一直處于一個比較模糊的判斷中,即使較以前有了很大的寬容度,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很大程度上覺得應該尊重他(她)們的感情選擇,而對其性取向的形成不甚了解,也有一部分人對此持否定和憎惡的態度,源于他們對我們文化中的“性規范”的認同和遵守,對同性戀的了解的甚少,對此我們也應該予以理解。而我們有些心理咨詢的從業人員單純從個人的情感角度對此作道德評價或排斥,則是需要避免的。
當代心理學對同性戀現象作了深入的研究,對此有了相當清晰的輪廓。同性戀的本能偏好是于遺傳有關的。研究是通過雙生子研究進行的。當一對雙胞胎的兩個都具有相同的性取向時,-同性戀或異性戀,我們認定為雙胞胎特征相同;如果一對雙胞胎中一個是同性戀而另一個是異性戀,我們認定為雙胞胎特征不同。而同卵雙胞胎的遺傳基因具有一致性,異卵雙胞胎的遺傳基因是50%相同。研究結果發現同性戀在同卵雙胞胎特征相同性上要比異卵雙胞胎高得多。這樣的結果強烈暗示我們:遺傳基因對同性戀行為的影響。當研究者開始尋找可能控制同性戀或異性戀出現的基因序列時,獲得了生物特征的支持。
社會心理學家貝姆在2000年提出生物特性并不直接影響性偏好,而是間接地通過影響小孩的性情和活動來形成性別取向。我們知道男孩和女孩的成長過程會進行不同的性別游戲。當男孩在從事女孩的游戲時,或女孩從事男孩游戲時,他們感到自己和同性或異性的小伙伴不一樣。感覺上的差異導致感情上的激發,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激發會形成性的吸引力,導致自己向另一性別靠攏。
現實中人們對同性戀的憎惡和排斥,使得男女同性戀會產生心理上的憂慮,因為他們已經把社會的否定態度埋藏在了心里。而且許多同性戀者對同性戀的本身并不擔心,來自家人、朋友和同事對身份的疑惑,公開還是隱藏的矛盾常常使得他們焦慮。
研究者再次肯定了大部分男女同性戀者實際是很快樂很積極的人。同性戀者對他們的性取向并不焦慮,他們在建立和維持愛情上也同樣花費很多時間,和異性戀沒什么兩樣。到是人們對性動機的異樣眼光讓他們甚感不安和焦慮。
網絡和生活中已經越來越多地能夠得到同性戀的信息,這表明他們正在化解同社會的敵對態度,而我們抱有接納的態度,就會對他們真實的情感了解的越多。美國精神病協會在1973年就已將同性戀從心理障礙名單中刪除,美國心理學協會也于1975年仿效了這種做法。
下一篇:三十歲單身女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揭秘大學同性戀群體:充滿壓力的放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