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結婚要傍大款,理財要傍巴菲特,辦事要傍有權力的人,一門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徑”實現個人心理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類人被稱為“傍傍族”。
透視“傍傍族”背后的社會態勢
其實這種依靠他人的“傍傍族”,背后所反映的是根植于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投機心理。我們向來都會被各種名目的“捷徑”所吸引,而捷徑的受歡迎,則意味著正道的艱難與曲折。
當“傍”成為一種社會共同心理時,必然會導致個體努力的弱化,人們不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成果,甚至幻想不勞而獲。而假如這樣的局勢不能得到改善,那么社會上大量的崗位被有關系的人把持著,沒有關系的人,盡管有較強的能力,卻只能一路上在拼搏,步履維艱蹣跚而行,然后看著身邊那些可能碌碌無為的平庸者甚至是無能者,仿佛乘坐著快速直達車,從自己身邊呼嘯而過,難以望其項背。平庸者上位之后,優秀者就將更難有出頭之日。如此,惡性循環便形成了。
而在這樣的境遇下,很容易造成人格上的價值觀分裂:我們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員;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找關系??傊?,我們憤怒,不是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們不是想消滅這種不公平,而是想讓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正如之前《人民日報》刊發文章說的,從“你是哪個單位的”的驕橫,到“我爸是李剛”的張狂;從“蟻族”艱難的處境,到對“階層固化”的焦慮;從個別地方招錄干部子女的紅頭文件,到“拼爹就業”背后的無奈,我們看到了現實的凌厲與夢想的蒼白。
很顯然,這樣的發展態勢,使得整個社會呈現了一種向下的負發展態勢。在這樣的態勢下,社會的活力會被堵塞,更別提發展了。而重塑這種社會的活力,唯一的辦法就是疏通這種堵塞的機制,放開社會流動與競爭,具體到社會機制改革層面,便是約束權力的活動邊界,保障每一個公民的具體權利,依靠透明、公開、法治等手段,塑造機會均等的相對公平公正的社會大環境。
公眾:“傍”將成腐敗溫床
公眾如何看待日益增多的“傍傍族”?調查顯示,39.3%的人認為其屬于“投機心理作怪,應該譴責”,但是,27.3%的人覺得“大樹底下好乘涼,傍屬于正常行為,無可厚非”。
對于“傍”的流行,70.9%的受訪者擔心“會刺激腐敗現象越來越多”,65.2%的人認為“可能會使得社會人脈關系的作用越來越大”,40.4%的人認為這“會使社會失去創造力”。
專家:體現了弱勢心理
湖南女子學院副院級督導蔣瞡萍教授認為:“傍的背后,體現的是邊緣人的弱勢心理。人都需要被認同和肯定,但許多弱勢群體想成功卻沒有資本,想結群卻沒有歸屬。正是這種巨大的不安全感,才會讓這些人一味地想去依靠他人?!?/p>
清華大學哲學系副主任肖鷹教授表示:“世界上有許多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的國家,國民只要傍著國家就能夠生活得很安逸。但是,為什么這些國家仍舊能夠保持巨大的競爭力與創新能力?那是因為人們有一種獨立自主的個體精神的支持。‘傍傍族’日漸增多,其結果只會讓我們整個社會越來越失去創新和獨立發展的能力?!?/p>
延伸閱讀:
“傍傍族”之外的那些人
蟻族:一群有著旺盛生命力、直面生活壓力的人
他們往往處在社會經濟能力上的“未成年期”,他們要抵受來自于生活、情感、心理各層面上的多重壓力。盡管每天都生活在理想與現實間的“巨大溝壑”之中,背靠現實的“蟻族”們目光望著的常常還是理想的方向。
白領:領了工資,交完按揭等費用,工資“白領”了的人
今年以來,除了工資不漲,能漲的東西都漲過好幾輪了。在城市打拼的白領們,掙扎著生活。
(梁子豪)
下一篇:過程直擊:大學生自殺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年底抑郁高發 少女跳崖自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