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案例:剛上大二的小朱住在宿舍6樓,這給她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她不敢像其他同學那樣到陽臺曬衣服,因為只要一到高的地方,“我就想象著自己已經掉了下去”。她甚至不能在上鋪睡覺。有一年,她跟同學去湖南游玩,小伙伴都勇敢地走上著名的玻璃棧道,可她連想都不敢想,在售票處就滿頭大汗,呼吸急促,心慌氣短。后來,小朱被建議到我院就診,診斷為恐高癥。
分析與建議:怕高是普遍的心理反應,是大腦對危險環境自動產生的情緒信號。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那些懂得遠離懸崖峭壁的人才能遠離危險,他們的怕高基因被一代代傳了下來。英國調查發現,91%的都市人曾出現過恐高癥狀。但在很多人都能接受的高度也感到難以忍受的恐懼,則可能是恐高癥。恐高一般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擔心墜落和失控,而且這種感覺常被不受控制地放大。恐高還與自我暗示有關,即尚未身處高處,就預計可能會出現恐懼,因而惴惴不安,出現期待性焦慮。
克服恐高,積極的自我對話很重要。在接近高處前,先告訴自己,我要去的地方很安全,別人都沒事,我也不會怎樣。在時間上,提醒自己身處高處只有幾分鐘,讓恐懼感“有始有終”,獲得自主感。恐高的人平時可以多爬山、乘坐透明觀光電梯,并有意識地俯視腳下,隨著高度逐漸遞增,可以慢慢適應。克服恐高還要從提高身體平衡能力入手。如果上述努力都沒效果,應尋求專業幫助。有些抗焦慮藥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下一篇:獨處的6大健康好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游戲打得好 智商更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