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一批白鼠分成兩組,一組白鼠每天都被喂得飽飽的,它們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再吃;另一組白鼠每天只喂半飽,因為吃不飽,這組白鼠只能到處尋覓食物,東奔西跑。
半年后,科學家看到的是:每天吃得飽飽的白鼠不是得病了,就是死掉了,而那些到處尋覓食物的白鼠卻很健康地活著。原因不言而喻,沒有吃飽的白鼠在尋覓食物的過程中,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強了自己的適應能力,提高了免疫力,所以擁有了健康和活力。
很多為人父母者,出于對子女的過分愛護和關心,也正在把孩子當作喂飽的白鼠對待。很多孩子從小到大,除了會讀書以外一無所能。
究其原因,多是因為從小被溺愛所致。很多父母為孩子把一切都準備好:做飯、洗衣、打掃房間、接送上學,甚至還幫著孩子把鉛筆都削好了,就是忘了最重要的東西:如何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能力的人。
為人父母者請不要把你們的孩子養(yǎng)成被喂得飽飽的白鼠,這樣做只會把他們送上人生失敗的道路。讓我們保留一點動物的本能,對后代稍微“無情”一點,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自理,他們日后才能更堅強的自立;而作為被“哺育”者,更是要主動地不眷戀“暖巢”主動成長。
說到底,強壯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不斷提高的生存能力,才是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而這些是“喂”不出來,也不能被給予的。
下一篇:讓孩子多嘗試些冒險性的游戲有好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4歲孩童自私傾向透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