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近日,由美國互聯網公司IAC以及JWT廣告公司合作完成的一份稱,和美國網民相比,42%的年齡在16歲到25歲之間的中國網民更依賴于他們的網絡體驗,這些人將網絡視為社交、觀點分享的重要平臺。雖然這一數據的反差對比,存在著中美兩國經濟文化、社會發展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但越來越多人產生“網絡依賴”卻讓我們不得不提高警惕。通信博客——通信人自己的博客 上述調查報告顯示,42%的中國網民有時會感到自己“網絡成癮”,而美國網民的該比例僅為18%。近25%的中國網民表示,他們無法離開互聯網超過一天時間,而美國網民的該比例為12%。這說明了同齡的中國網民對互聯網的依賴大大超過美國。另外,美國一個調研機構調查表明:每周在線時間,中國網民平均是17.9個小時,而美國只有11.4個小時。
數據表明,我國的“80后”是網絡依賴癥發作的主要群體。目前我國青少年學生網民占1.72億網民總數的1/3。按照美國IAC公司和JWT公司的調查報告比例來算,我國“80后”的網絡依賴人數超過了2000萬。
需辯證看待中國“80后”網絡依賴度高問題
在信息時代,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使廣大用戶可以獲取大量有用的信息,節省了勞動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擴大了社交范圍。通信博客——通信人自己的博客! 網絡帶給人們巨大便利的同時,其弊端也不容忽視。電腦網絡空間是一個深不可測、變幻無窮的虛擬世界,容易使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對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更是如此。通信博客——通信人自己的博客!
表明,青少年之所以會鐘情甚至沉湎于網絡,主要與網絡能夠滿足其需要、興趣、幻想、欲望有關。首先,網絡信息傳播的高速性符合青少年追求實效的個性。其次,網絡交往的虛擬性、廣泛性、匿名性符合青少年渴望交往又害怕現實、渴望真情又懷疑真情的矛盾心理。通信博客——通信人自己的博客!K)T5B6[- 虛擬網絡的部分功能為青少年網民提供了在現實中無法達到的滿足感。比如網絡游戲,可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QQ或MSN的自由聊天可以渲泄心理對某件事的不滿情緒;網絡電視電影可以第一時間滿足娛樂心理;通過超時空的、雙向交流的網絡傳媒讓網友或其他的網絡受眾認識和了解,可以滿足尋求自我價值感的認同。同時網絡還可以滿足探索和嘗試新生活等在現實中難以做到而在虛擬世界里可以輕松做到的事。
由此,網絡依賴人群的加大,依賴度的加深就事出有因了,但從已有的調查來看,網絡依賴在生理、心理(抑郁)和社會方面都和賭癮有相似之處,如何將這種依賴正確加以疏導是目前大家所關注的重點。
“疏”是解決“癮”的關鍵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網民的增加,因沉溺于虛擬世界不能自拔、從而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已成為心理學者一個新的研究課題。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到來,與網絡使用有關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當很多人面對大量的信息感到困惑和茫然時,另一些人則因為他們在網上的新發現而欣喜若狂,甚至不愿離線。也就是說,有人非常依賴網絡,就象賭博上癮一樣。這種現象被稱為“網絡依賴”——一種行為依賴或者稱為科技依賴,這種現象已受到了心理學家們的關注。有關認為,網絡依賴綜合癥或成為一種勢頭不小的精神。
另有調查顯示:25%-59%的人認為過度使用網絡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有相似比例的人表示別人抱怨他們過度使用網絡。有研究表明增加上網時間和孤獨與抑郁有顯著關聯,與白天的心理壓力指數也同樣相關。雖然網絡依賴并不等同于網絡成癮,但醫學專家稱:“網絡依賴在網民中所占比重較大,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網絡依賴者有可能發展成為網絡成癮者。所以,對于網絡依賴群體我們不能忽視。”
這種情況在16-25歲的年輕人群體中大范圍出現,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怎樣才能疏導其正確面對網絡,預防“網絡依賴癥”?心理咨詢師榮偉玲認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創造能夠吸引他的現實條件,多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如唱歌、下棋、打球等,轉移孩子對網絡的注意力。通信博客——通信人自己的博客!
海南安寧醫教科副主任醫師林展表示,網絡發展是時代進步的表現,關鍵是如何利用好這把“雙刃劍”。上網時要注意適量,對網絡內容要有一定的辨別判斷能力,適時調整好心態。
下一篇:網絡成癮的心理治療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寒假期間預防孩子上網成癮有竅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