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市區家長張俊松來說,上周又經歷了一個難熬的周末。早上7點,張俊松準備起床去自己開的店里上班。為了不驚醒兒子,他輕手輕腳地穿好衣服。可是他才下床,5歲的兒子就一骨碌起來了,嚷著要和爸爸一起去店里“上班”。這是張俊松最為難的事情,讓兒子去,還是不去,他左右為難。
6歲小孩迷上網絡游戲
張俊松的兒子才5歲,卻已經精通不少電腦游戲。一到周末,不用到幼兒園上學的兒子就開始惦記著爸爸店里電腦上的各類網絡游戲。每個周末,兒子就纏著和爸爸一起去上班,然后在店里的電腦前瘋玩游戲。為了防止兒子在家玩電腦,張俊松和妻子偷偷地把筆記本電腦藏了起來,還給兒子編了一個謊言“家里的電腦壞了,賣掉了”。
“上個周末,媽媽對他又打又罵,可還是沒用。兒子一定要去店里玩游戲,甚至以不吃早飯相威脅。”張俊松告訴記者,每個周末家里都要上演一次這樣的“大戰”。為了不讓兒子接觸電腦,張俊松和妻子商量,打算讓兒子每個周末都去上各類培訓班。兒子在培訓中心上課,也許就會忘記那些電腦游戲了。
“別看孩子才5歲,但他的學習能力很強,電腦操作幾乎無師自通,上網、玩游戲都不在話下!”張俊松告訴記者,以前在各類報紙上看過很多關于少年癡迷網絡游戲的報道,這些孩子夜不歸宿,甚至曠課逃學,為上網偷東西等。沒想到,兒子5歲就愛玩網絡游戲了。張俊松說,兒子最初只會玩飛行棋,但并不癡迷。春節期間,親戚家一個12歲的孩子來他家拜年。由于大人忙著應酬,兩個小孩子便在店里的電腦上玩起了游戲。哪知這個12歲孩子是個游戲高手,精通不少對戰類游戲,在他的帶領下,張俊松的兒子也玩起了這些緊張刺激的高級別游戲,從此迷上了網絡游戲。
幼兒家長:別讓孩子過早接觸電腦
記者把張俊松碰到的難題發到了網上和QQ群里,沒想到引來很多學齡前兒童家長的關注,大家不約而同地遭遇類似的問題。市南苑幼兒園的一位李姓家長說,她的兒子7歲了,最喜歡的玩具就是電腦,而且發現孩子玩游戲越來越上癮。每天,李女士規定兒子只能玩半個小時的電腦,但是兒子心里老惦記著里面的游戲。“我的孩子才4歲,就開始沉迷游戲了,天天都要打,而且是CS,不知道該怎么辦啊?”還有一位媽媽在群里感嘆。
“千萬別讓孩子接觸電腦。我兒子2歲就開始學電腦。起初,讓他接觸電腦是玩里面的幼教游戲,及學習如何使用電腦。現在他7歲了,電腦迷得要死,迷什么呢?就是網絡上的那些在線小游戲!還好,我沒讓他玩過大型游戲,否則真怕控制不了他。現在,他已經近視了,而且性格有些內向,不愛跟小朋友出去玩,只喜歡在家里看動畫片或打游戲。我后悔讓他過早接觸了電腦。現在,我嘗試讓他學鋼琴等,轉移一些注意力,然后限制他每周只能玩一次,每次不超過半小時。不過,這是一個很艱難的改造計劃!”南國名城幼兒園一位姓呂的家長說,兒子網癮更深,為此不得不制定了一套戒網計劃。
專家:讓童年更豐富多彩一些
在信息化社會中,不讓孩子接觸電腦,是很難做到的。
金華市第二醫院院長、心理專家張載福說,對于幼兒來說,電腦是一個新奇有趣的大玩具。在幼兒家教中,電腦也是一個很好的智力開發工具。鮮艷的色彩、活潑的界面、動聽的音樂、變幻莫測的圖畫,比其他玩具更讓寶寶們著迷。但長時間玩電腦,特別是癡迷網絡游戲,一方面可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如頭昏眼花、雙手震顫、視力下降、發育異常等癥狀;另一方面,孩子在心理上也會產生一系列變異,如思維遲緩、食欲下降、行為異常、人格發育失常等。因此,電腦和網絡游戲是把“雙刃劍”。
“其實,孩子喜歡電腦和網絡游戲是正常的,家長不要談‘網’色變。相對來說,幼兒時期戒除網癮更容易一些,因為學齡前兒童心理上比較依賴父母,獨立性不強。”張載福建議,各位家長在干預方式上切忌粗暴、簡單化,避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以多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如周末帶孩子去玩球類運動、郊游、攝影、爬山等。總之,讓孩子的童年生活更豐富多彩一些,那么電腦游戲對孩子的吸引力會慢慢下降。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