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主觀原因:面對虛擬世界缺乏自控力
專家指出,中學生身心發育尚不成熟是導致易上網成癮的主觀原因。他們自控能力欠缺,一旦上網往往可能被網上光怪陸離且層出不窮的新游戲、新技術和新信息“網住”。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面對網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極易受其誘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強烈。在網絡上人人平等,在的保護下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受到什么審查,帶來什么懲罰,而且觀點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響越大、回應越多。”網絡成為中學生心目中展現自我的最好平臺。
客觀原因: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
專家同時指出,中學生可能身處的不利環境是導致易上網成癮的客觀原因。目前網吧遍布大街小巷,盡管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條例,但在實踐中對網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網吧一定程度上成為他們的樂土。家庭環境上,當前我國中學生多屬獨生子女,且城鎮居民以樓房式獨門獨戶的家居結構為主,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身為獨生子女的中學生與同齡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今天,他們的父母極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計而忽略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那么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學生,便會在網絡中尋找可歸依的群體,迷戀于網上的互動生活。
在教育環境上,在電子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電腦和網絡成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但缺乏有效引導的中學生更多的是把電腦和網絡當成一種娛樂工具。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生坦誠:“學習上經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師和同學的理解。為宣泄心中的苦悶,逃避不愿面對的現實,往往在網上尋求安慰、刺激和快樂。”
專家提醒——
治療:某些網癮專家只會“貼標簽”
長期致力于網癮研究的陶宏開表示,對于網癮問題,預防比治療更重要。“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應該給孩子寬闊的發展空間,并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他特別提醒,一旦孩子真的有了網癮,不要把他當成一個醫學上的治療對象。
陶宏開對目前國內一些所謂“網癮專家”的行為有些擔心。“現在有很多所謂的專家,治療網癮只會給孩子貼標簽,什么狂躁癥、自閉癥、抑郁癥、社交恐懼癥等。你問他怎么治療?他只會勸孩子暫時休學治療,再就是開點藥品。”他還表示,有些專家把這當成了純賺錢的行當,據他了解,現在有些所謂“網癮專家”的收費每小時60元-440元。
防沉迷系統:難以控制變換賬號
對于前段時間推出的網絡防沉迷系統,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秘書長郝向宏表示,這個系統一推出就褒貶不一。“目前看來,該系統在一個游戲賬號上的效果是明顯的,隨著游戲時間的增長,玩家的收益會逐步減少。但對于玩家變換賬號繼續玩的情況,還是難以控制。”但他表示,這個系統至少說明國家主管部門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并試圖采取有力措施。
陶宏開則認為:“對于網癮問題,不能以堵為主,最好的辦法應當是正面引導。”對于國內很多大學開辦網絡游戲學院,他認為就是一個不好的引導。
下一篇:健康上網,別太把“虛擬”當回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游玩家沉溺6年后“頓悟”寫下萬字網癮分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