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網游進入中國電子市場至少兩年了,有些人可能注意到了,這種高科技產品的實質是一種電子大麻。我知道這種說法是有點駭人聽聞,但是這是一個事實。大家知道現在國內還沒有科研機構對網游成癮這樣的問題進行科學性的研究,社會上只有極少數的學者站出來向大眾宣傳網游成癮的危害。大家不太了解的是,這樣的研究在國外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就展開了,這些研究已經產生了有一些成果。由于語言溝通上障礙,這些成果都沒有什么人注意到。比如1999年醫師任納 赫爾莫斯發表了數篇有關電子成癮癥或其他高科技產品成癮癥的文章;同年著名醫師莫瑞莎 奧翟克在哈佛校報發表的一份有關電腦成癮的報告;哈佛心里健康雜志在1999年一月刊登的 “ 電腦成癮,現實還是虛幻 ” ,還有卡羅 萊特在2001年于 “ 少兒教育 ” 雜志寫的 “ 電腦和少年成長的問題挑戰和機遇 ” 。
什么是成癮,成癮的定義是一個人無法停止甚至放棄一種行為或習慣,達到不能象常人一樣正常地生活。現實生活中,成癮的現象很多,有的人對藥品成癮;有的人對香煙,飲酒成癮;有的人對某些行為成癮,比如性愛,玩游戲,上網和人聊天。對網游成癮是一種疾病,不論任何人或組織如何辯解,一個人使用電腦,不管是玩網游,還是聊天,到了無法自控地程度就是成癮。造成網游成癮的原因,現在還沒有具體地證明,學者們的猜測某些行為讓大腦增加分泌一種 神經遞質叫 “ Dopamine ” (多巴胺),這種物質對人體的作用和 “ adrenaline ” (腎上腺素)的作用類似,控制大腦對動作,情感反應,和激發歡愉快感的能力。美國一些研究表明人在玩游戲,特別是暴力游戲時,能夠達到快感,這種反應被稱為 “ Getting High on Video Games ” ,導致這種反應產生的就是多巴胺和腎上腺素這兩種 神經遞質。長期利用多巴胺來達到興奮快感導致生理紊亂的后果是,正常的生理活動如,如飲食,等其他帶來興奮快感的生理活動。這就解釋了很多網游成癮者會不吃不喝地玩。腎上腺素能夠短期地增加心跳,增加血糖含量,消耗體內貯存的脂肪,轉化糖原和肝內葡萄糖來產生身體所需能量,減少血液流向內臟和皮膚。 長期利用腎上腺素來達到興奮快感導致生理紊亂的后果是生理衰竭。從這些信息來看,你能很容易理解為什么有些人會因為過度玩網游而導致衰竭死亡。你從這些信息也可以理解為什么有些人對網游如此癡迷,以致于其他事物,活動對他們一點吸引力都沒有,而且身體虛弱。
我記得不久前看到的一位工作者在研究電子游戲成癮癥時作的觀察記錄: “ 我在這家游戲廳跟蹤這個男孩有一段時間了,他基本上每天中午一兩點進入這家游戲廳,七八點鐘才戀戀不舍地離開。憑借我對時間和對他的頻繁投硬幣的行為,我估計他一個月在這些游戲機的花費大概是七八十美元。從他的穿戴上看,這樣的花費大大超過了家庭所能給予的零用錢,也許他用不正當地手段來搞錢保持他的玩游戲的習慣。從他的每天進出這個游戲廳的時間表來看,他經常逃課,同時又顯示他很少和他身邊的噴友和親人社交...... ”
網游成癮的對青少年的問題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問題,有些青少年沉浸于網游中,不僅僅是因為網游好玩,也是因為網游很容易完,容易給人成就感。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生活中,同樣的成就感并不容易獲得。一個班級里四十到六十個人,只有極少數人的成績能獲得大家的認可,其他人在學校在家里都無法獲得他們所獲得的成就的認可,這樣自己無法認可自己能夠達到的成就。在網游中得到成就感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坐在電腦面前,不停地打怪物升級就可以了,隨著段位的升高,打怪就更加容易,這樣一種不真實的虛榮感很容易就能迷惑玩家。一個青少年,除了作業沒有別的事情做,電視上沒有吸引他們的節目,還有什么地方能去?電子游戲廳和網吧。長期泡網,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也減少了玩家和朋友間的正常社交,外加家庭對他們的壓力,這些負面因素反而驅使青少年對網游更加入迷。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的自控能力比成年人要低,所以青少年成癮的概率比成年人要厲害。青少年的社會經驗沒有成年人多,自己不能全面分析所處的環境,對自己的決定也無法全面衡量正面和負面影響,有時甚至需要依賴朋友和同學的建議來做出決定,不少時候他們還要面對 “ Peer Pressure ” 。當青少年對游戲成癮,他們顯現的癥狀包括:
1. 他們把上課以外的大部分時間花在玩游戲上;
2. 上課的時候昏昏入睡;
3. 對作業敷衍了事,有時甚至跟不上老師布置的作業,上癮癥嚴重的還包括逃課,成績下降;
4. 當老師父母問起電腦使用,和其他活動,他們對父母老師撒謊;
5. 疏遠自己的朋友;
6. 因為不能玩電腦或游戲而感到煩躁。
其他的生理性反應還包括:
1. 背痛和脖頸酸痛;
2. 睡眠失調;
3. 頭痛;
4. 因為用眼不當而產生的眼酸眼痛;
5. 飲食循環失調和個人衛生;
6. 腕管綜合癥,手筋嚴重損傷,以至于不能正常地抓握物品。
治療網游上癮其實很不容易,醫師莫瑞莎 奧翟克認為成癮者完全放棄網游是不可能的,只能慢慢減少使用電腦的使用時間,這就是慢慢鍛煉自己的控制能力。對于青少年,成人的幫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美國游戲分級制度的實施是,分級制度是父母購買游戲的指南。美國社會對青少年的態度是,只要他們年齡不到18,他們就算不上成年人,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作為家長或監護人,就必須為青少年的行為負責。美國游戲分級制度和電視節目分級制度就是為家長提供確定什么能買(能觀看),什么不能買(不能觀看)信息,這樣就能多少控制自己的孩子接觸不良信息。最近國內組織新出臺了網游分級,這樣的分級的確是個好事。但是報紙上對這個活動的并沒有指出,能夠分割孩子和網游,讓孩子不成癮的只有父母。除此之外,家長必須和孩子溝通交流,用理說服青少年控制自己欲望,控制自己玩游戲的時間。我在電視上(當然不是國內電視節目)經常看到有關防范青少年毒品上癮的廣告,其中表達的信息就是父母應該傾聽和教導孩子。我不太清楚父母應該如何做到這樣的責任,我自己雖然不是父母,也不知道養育孩子的艱辛。我想,要是我有了孩子肯定也要象其他美國父母一樣,陪孩子到公園,陪孩子玩棒球,橄欖球,也許籃球。有時可能還帶孩子野營,學習野外生存技巧等等好玩的事。這樣的活動也許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醫師奧翟克在她的文章中同時指出,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尋找有經驗的醫師進行一些行為辨認得練習,她指出其中幾種有效方法,一是利用不玩游戲轉向其他有益活動來面對其他有益活動帶來的好處,與玩網游所產生的壞處進行對比,然后用正面影響來抵制網游的誘惑。另一種行為辨認法是自己辨認哪種情緒和思想(想法,念頭)會觸動自己想玩網游的欲望和行動,以此來學習如何自我抵制這些情緒和思想,來控制,防止,或處理故態復萌。還有一種醫師奧翟克常用治療手段是結合前面說的兩種方法,來制定"自我合同",這種方法利用一個到兩個時鐘獲鬧鐘,自己設定時間將自己從網游中扯出來,然后投入其他活動。然后逐漸減少玩游戲的時間,利用更多的時間來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做作業,和朋友聊聊天,運動,幫助家里做做家務。這樣慢慢減弱網游對自己的引力,漸漸端正自己生活,同時利用自己爭取的時間來發展新的,有意義的興趣。
社會現在已經開始正視網游成癮這個問題,媒體報道已經開始將這一社會問題暴露給了大眾,國內現在已經有學醫師開始向大眾宣傳網游成癮的危害,下面該做的是學院學者應該更系統化地分析這種危害潛力大的社會問題,并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更多的社會工作者,自愿者應該對參與幫助成癮者擺脫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是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問題,也許坐下和孩子好好談談心,幫助他們克服這個問題。
下一篇:網絡成癮的特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儒雅白領癡為何迷視頻性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