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首先,我們來測測您的孩子是否已經上了“網癮”
根據倉山青少年咨詢中心的研究成果,上網是否成癮有個標準。
第一期:“接近成癮期”,有下列明顯特征:每天必上網打游戲;一放學就進入網吧或回家上網打半小時至1個小時游戲;回家吃完飯,先要上網打一會兒游戲再去做作業;每天不上網會有點心神不寧。
第二期:“輕度成癮期”,有下列明顯特征:非常喜歡上網打游戲或聊天;每天上網打游戲或聊天約2個小時;不上網會出現焦慮狀態,即緊張、敏感、心煩意亂、坐臥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對許多事物失去興趣。
第三期:“重度成癮期”,具有下列明顯特征:將上網列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和最幸福的事;每天上網5小時以上;上網不知疲倦,可以不吃不睡;不上網會出現嚴重的焦慮狀態,有的甚至會出現生理上病態反應,如頸背肌肉痛、口渴、咽干、喉部梗塞感、手足麻木、頭發脹、肌肉抽動等等。
案例回顧:母親含淚請求醫生救救兒子
“醫生,只要你能治好這孩子,我就給你跪下了!”含著眼淚,一位母親哽咽著對醫生說———這是6月25日記者在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的辦公室里看到的一幕。在眼淚背后,是這位母親幾近絕望的心。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擺脫網癮的困擾,她已經操碎了心。
這位母親姓張(應當事人要求隱去真名),來自南京,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愛人經商,一家三口原本非常幸福。她的兒子小明學習成績一向很好,升高中時是年級前幾名,還有繪畫特長,認識的人都說他上個好大學肯定沒問題。但是從高一開始,隨著學習壓力增大,小明的情緒越來越煩躁,學習之余開始通過網絡“解壓”。慢慢地,他開始經常泡在網吧里,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父母發現后,苦口婆心地勸阻,結果他根本不聽,甚至變本加厲,最后父親干脆把他鎖在家里關上幾天。但一放出來,他就會恢復老樣子,到后來連學也不上了。去年,張女士夫婦把小明送到南京腦科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可還是不見好轉。這一次,家人把他騙到了北京。剛下車,堅稱自己沒病的小明聽說是來治病的,就一頭撞向出租車,最后縫了好幾針。
小明已經19歲了,同齡的孩子一個個都上了大學,可是他依然沉迷網絡不能自拔。想到這里,張女士就忍不住落淚:“為了讓孩子戒掉網癮,我們不知道跑了多少家醫院,花了十幾萬元,我的眼淚都快流干了。”
專家點評:青少年網絡成癮何其多
安慰完張女士,陶然主任嘆著氣告訴記者,從臨床診斷來看,小明屬于典型的網絡成癮癥,還有嚴重的抑郁癥。現在,像他這樣的青少年非常多。陶然告訴記者,據他預計,全國有網絡成癮者250萬—300萬。而在網絡成癮者中,有80%的人是12—24歲的青少年。網絡成癮已經成為一個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
6月17日,暑期“百萬家庭健康上網大行動”正式在全國10大城市展開。著名教育學家陶宏開在參加行動啟動儀式的發布會時痛心疾首地指出:在北京發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件90%與網癮有關,“這個情況還不嚴重嗎”?
記者在成癮治療中心看到,前來治療網癮的人以青少年居多,他們都是由父母帶來的。據陶然介紹,來這里治病的孩子,都不肯承認自己有病,一般都帶有抵觸情緒。從打扮來看,他們跟普通人沒有太大差別,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大多表情木訥,不大理睬人,即使別人主動打招呼,他們也是愛理不理的,很難見到笑容。
陶然指出,網癮會給青少年帶來很多危害,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 是造成人格異化。
二 是失學失業,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大多輟學,很多已經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因此拋棄了工作。
三 是浪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四 是造成視力下降、智商下降等癥狀,很多人甚至有脊柱彎曲、“鍵盤肘”等生理性病變。
五 是導致家庭破裂。
下一篇:使孩子遠離網絡“陷阱”的四大妙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么判斷到底是否有網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