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今同性戀似乎不再那么的受譴責,大家也漸漸的接受了同性戀,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真正理解同性戀的心理,畢竟是不同于常人的性取向?,F在大學生中的同性戀也存在,大學生同性戀是別人不能干預的一種私人行為。
大學時期是同性戀者明確自己身份的最重要時期。
同性戀者的身份認同時間最早在14 歲, 最晚在29 歲, 年齡中位值是18 歲。調查數據顯示, 有48%的被調查者是在中學階段明確確認了自己的性取向為同性, 46%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固定的性取向是在大學階段形成的。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教授,把校園里的同性戀現象稱作“校園里的粉紅色”。在2001年他對全國大學生的調查中顯示,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有同性戀傾向的學生占11.4%,其 中在男生中占到7.9%,女生的比例則達16%,有6%左右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首次發生了同性之間的性接觸。
其次,我們發現,大學生同志有高度自我認同感。
華中科技大學《喻園瞭望》雜志對13名在校同性戀大學生做了一個小規模調查發現他們均認為同性戀屬于正常的自然現象。此外,在知道自己是同性戀后,有10 人表現出“平靜”或“無所謂”,對于同志群體來說,他們非常忌諱被人發現自己的性傾向,但此次調查顯示,有7人對自己被發現是同性戀表現出“無所謂”,而且有9人對自己同性戀身份的未來表現出“順其自然”。
再次,我們來看看大學生同性戀在高度自我認同背后不得不面對的就業和婚姻壓力。
作為大學生同性戀者無疑面臨更加困難的選擇,父母長輩的殷切希望,社會所給予的各種的光環,讓許多人無法抉擇,或許放棄所愛,向社會妥協?或許終生獨身?或許背井離鄉,去荷蘭,德國等準許同性戀結婚的國家?但不管何種選擇,都可謂充滿艱辛„„
中國畢竟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們的傳統觀念是很難接受同性戀這個群體的,但是近幾年隨著外國文化對國人的影響,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深惡痛絕,大家也漸漸認識到這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同性戀存在就存在,只要大家保持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平等的對待他們就行了。
下一篇:同性戀的大腦不同于異性戀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面對同性戀 如何客觀的看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