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高中“盲”于選專業,大學“茫”于學習,畢業“忙”于找工作!
1998年,清華直博生劉立早以612的高分被浙江大學錄取,大學畢業后又保送到清華大學碩博連讀,選的是化工系,讀了一個學期之后,發現自己確實不喜歡這個專業,放棄學業,再度高考,考取了清華大學的建筑系,他說:“在一個自己沒有興趣的專業里苦苦掙扎,還不如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里面去發展1他失去了五年的時間,但是獲得的卻是一生追求自己所熱愛事業的快樂!
“你畢業了會從事哪方面的工作呢?”不少人的回答:“還沒想過!”“不知道!”“還是先考研吧1大學里最經常遇到的詞匯就是:“郁悶”與“茫然”!
而有的學生卻很明確地知道,我將來要做中國最牛的水利專家,中國最好的建筑設計師,中國最好的服裝設計師等等。而且在大學期間一直為這個目標努力,大二時就到知名的公司實習,大三時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空間,畢業的時候甚至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業,雖然這畢竟是少數,但我們思考過為什么是“少數”嗎?當那些迷茫的大學生在畢業后還在為工作彷徨時,還在為找不到工作而痛苦萬分時,這些方向感很強的學生,臉上洋溢的則是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高考選專業時都是父母的意見、老師的意見、兄弟姐妹的意見,而最后該自己決定時,依然心里沒有底!(而國外的學生到這個時期已經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在半彷徨的狀態下填上了自己的專業,而等到進入大學以后才發現選的專業并非自己想要的,騎虎難下,想到家庭的責任、經濟條件等等時,覺得還是將就吧!在甜美的愛情和茫然的隨大流中走完了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四年。
在畢業的時候才感覺到就業的壓力一夜之間如黑云壓頂,無處可逃。機會好的謀得一份俸祿,機會不好的就當啃老族,待在家里惶惶不可終日,或者在某個黑暗的角落吸著半截香煙,在煙霧繚繞中自怨自憐……
為什么會這樣?
第一,不知己。不知道自己的性格、愛好適合哪方面的工作,從心理學上講,高中已經具備了自己獨有的人格,而這些就決定了自己喜歡什么工作,自己適合什么工作,如果在家長不知道的情況下,那孩子可以找一些職業測評表,通過測量和分析了解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
第二,不知彼。在選擇的時候,看不到現實社會中有哪些職業,這些職業的發展前景如何,無法了解到社會發展的趨勢,不知道自己喜歡而又可選的職業有哪些。
第三,無法抉擇,沒有目標,沒有方向,自然也就沒有了力量。在不知己不知彼的情況下就無法很準確的定位自己,就沒有目標,也沒有了方向,就更茫然地在象牙塔里瞎轉悠,該打游戲打游戲,該上網上網,該逃課逃課,該掛科掛科,該戀愛戀愛,該瘋狂瘋狂,美其名曰這就是我激情四溢的青春。
第四,沒有第四了。這種狀態走到大四就要開始“忙于”找工作了,或者考研暫時躲一躲風聲。為什么當年沒有好好把握我的青春?既然已經過去就好好把握現在吧,于是乎自嘲曰:“干一行,愛一行吧1
“高中‘盲’于選專業,大學‘茫’于學習,畢業‘忙’于找工作1這是教育體制的原因呢,還是我們自己的原因?
所以,個人認為,大學里最牛的學生不是高分生、優等生,而是那些方向感最強,而且執著地為自己目標努力的學生。
下一篇:高三父母要做孩子精神盟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考前父母應為子女減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