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高中生升學以后就步入了大學的校門,這個時候就面對這一種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也要面對新的老師和同學,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在新的環境中要學會適應,鍛煉自己,讓自己成長,才能好好的學習。那么大學生的不健康心理有哪些呢?
一、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
大學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每年剛入學的大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導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現實中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大學不統一,由此產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對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另外,新生作為大學中普通的一員,與其以前在中學里作為佼佼者的感覺大不一樣,這也是導致心理問題的誘因之一。
二、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導致大學生交際困難有以下幾個原則: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對其教育不當造成了一些負面效果,如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由于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之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
三、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四、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了解到了大學生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只要大學生了解了這些心理疾病,并及早的預防或者去治療,并經常的去鍛煉身體,和同學,老師們多去溝通,交往,就能很好的去避免這些不健康的心理,就能適應這個新的學習環境,好好地學習新的知識了。
下一篇:升小學是兒童重要的心理轉折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細說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