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幼兒園寶寶患上分離性焦慮
網友江女士在網上吐槽,她講3歲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結果孩子不停哭鬧,無論老師怎么勸都沒用。她實在看不下去,只好先將孩子接回家,真不知道以后該怎么辦。
寶寶表現出了“分離性焦慮”癥狀,這種癥狀多發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當他們與所依戀的親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會感到不安,尤其在剛上幼兒園的兒童中很常見。
分離性焦慮如果不加以重視和矯治,會影響寶寶以后的生活,如上學后容易發生學校恐懼癥、考試緊張癥,甚至成年后出現急性或慢性焦慮癥,阻礙身心的健康發展。家長不能對孩子過分依依不舍和過于簡單粗暴,不能因為孩子哭得嗓子啞了、眼睛紅了就舍不得送了,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日后越來越難送。
對于適應能力差的孩子,家長要有充分的耐心,不要著急上火批評孩子,應以鼓勵為主。
家長擺脫分離性焦慮需要改善認知
學校開學了,一些學生和家長卻因不適應短暫的分離而出現分離性焦慮,孩子害怕上學,家長也因為孩子的離開而寢食難安。家長要擺脫分離性焦慮須從改善認知入手,可采用行為學上的“脫敏療法”,逐步減少關心的次數。另一方面,父母可以利用相對空閑的時間,多參加些健康有益的活動,或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事業,轉移生活的重心,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進一步發展,難以自我調節,最好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家長應該在孩子上學前盡量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孩子覺得上學雖然和父母短暫分離,但可以有更多時間和同學與老師相處,是件很愉快的事,應讓孩子盡快接受上學的事實。
下一篇:心理健康:考試中常見的心理現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暗示有助考生消除焦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