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青少年造成挫折的思維誤區,所謂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的情緒狀態。相比較成人,青少年由于人生觀、價值觀發展尚未完整,所以對挫折的看法往往容易走入誤區。心理學家指出,
其實真正引起挫折感或者相應行為后果的,青少年造成挫折的思維誤區,不是挫折事件本身,而是青少年對挫折的看法。也就是說,對挫折事件錯誤的認知評價,才是導致消極后果的真正原因。
青少年造成挫折的思維誤區,心理學家將13、14歲和17、18歲的青少年看做兩次“心理斷乳”期,而兩次心理斷乳的結果是青少年愈加走向“獨立”。這一階段的年輕人,個性不完善,獨立傾向與依賴性共存,讓他們的內心極為敏感、動蕩,熱情、沖動。從社會成熟性來看,他們往往情緒不穩定,自尊心與好勝心過強,容易偏激,世界觀不明晰,缺乏扎實的實踐基礎,耐力不強等。因此,在現實中,一旦碰到不順利時,就會手足無措,心情沮喪。
青少年造成挫折的思維誤區,在此階段,青少年的思維很容易陷入誤區,想事情很偏激。
青少年造成挫折的思維誤區,過于絕對化。不是從客觀事物出發,而是從主觀愿望出發,缺乏對變故的思想準備。有這樣的想法,青少年遇到挫折就容易導致心理失調。青少年造成挫折的思維誤區,容易以一時一事的結果來評價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體價值,以點概面,以偏概全,遇到挫折就容易導致因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青少年造成挫折的思維誤區,很容易放大事情的嚴重性,對事情的后果想得過分嚴重、可怕。有這種思維方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導致心理失調,甚至企圖自殺,以逃避問題。
下一篇:青少年關于性心理的誤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愛看電視的少年會較早有性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