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發生沖突?如何才能跨越親子溝通之鴻溝?一起來看看親子溝通之八大黃金法則,助您輕松解決親子沖突,優化家庭關系!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親子間溝通的常見黃金法則。
親子間溝通的常見黃金法則1. 孩子生氣時,父母要保持冷靜
孩子火冒三丈,父母可千萬別跟著激動,否則接下來只會吵得不可開交。此時父母的最高行為指導原則是:他(孩子)越火,我(父母)越冷。
因為父母一旦以怒制怒,孩子就更有理由相信,他的憤怒時理所當然的:暴躁的爸媽
誰受得了?既然老爸老媽態度惡劣,他也沒必要和顏悅色地回應。此外,情緒具有感染力,
當父母保持冷靜,這般情緒安定的氛圍也會逐漸對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復平和
之心境。
親子間溝通的常見黃金法則2. 批評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特質
如果要告訴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錯了,此時該批評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人。
當父母批評的是行為,孩子明了,他只要改進行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的
印象如果針對人格特質來做批評的話,(例如:“你這個笨蛋!”“你這不爭氣的人!”)
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這個人有成見,既然已看我這個人不順眼,那無論再怎么
改變,父母還是會覺得礙眼,所以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打消了改變的念頭。
一起來看看其中的差別在哪兒吧!
對人格特質的批評語:
對行為的批評語:
“你怎么這么笨,考這么差!”
“這次考試,你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很不可取。”
“你是個說話不算話的人,沒準時回家!”
“你沒做到答應我的事,造成大家許多困擾。”
“你老是撒謊!”
“你去了網吧卻沒有告訴我,讓我很擔心。”
親子間溝通的常見黃金法則3. 當孩子分享心事時,不作出早就了解的模樣
青春期孩子常常覺得自己的感受是獨特而唯一的,所以當大人一眼就看穿他們的
行為動機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無趣而不爽。比如,孩子回來告訴家長,班里有個男孩
子,每天中午吃飯的餓時候,他都在低頭讀書,自己從不吃午餐。問他,他總說自己不
餓。直到有一天,老是對大家說,這個同學家里很窮……孩子好像有了天大的發現,語帶
驚奇地說:“爸,原來是這個原因呢!”而此時爸爸卻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這樣
啊。”如此“想當然”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被澆了一頭冷水,和父母交流很沒趣。
再舉個例子,周末孩子用發膠做了一個新發型(正準備出門),爸媽一眼看穿他的
心事,馬上追問:“今天這個聚會有女孩子是吧?”這么做會讓孩子舉得十分不悅,感覺
好似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對孩子年輕的心靈來說,世界中有許多新鮮的事物,等著他們去接觸體驗,當孩子
好不容易有了些成長的心得,父母應該用積極配合的態度來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聽孩
子的心聲,而非父母自己的角度,就能跟孩子做真實的交流。回答上面第一個例子,較好
的回答是:“真的啊,這還真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呢!”
親子間溝通的常見黃金法則4. 尊重孩子的隱私
請容我再一次提醒,青春期的孩子喜歡被當成大人對待。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
一些空間,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隱私。所以一些福爾摩斯的偵查舉止,其實都不該出現。
例如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等,這些行為美其名曰
是為了了解孩子,事實上,家長做了一個很糟糕的示范——只有我們自認是在關心別人,
就可以不在意別人的隱私。而這往往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
所以,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制訂一個專屬的“孩子的隱私合同”,寫下什么事情
父母想知道的也可以知道的,而哪些該屬于孩子的隱私。訂好后父母就該完全尊重,不侵
犯孩子的權利。
上面這些都是親子間溝通的常見黃金法則,只有我們掌握這些法則,我們才能保證我們和孩子間的良好關系。
下一篇:讓寶寶變的能說會道的心理秘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遠離心理自卑的心理治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