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煩惱的小欣媽:
我的兒子文靜聽話,可在學校里卻常挨同伴的欺負。每當看到孩子那委屈的樣子,我是既心疼又生氣。生氣之佘,我想到了讓他動手,可他卻不肯。其實,我也知道教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但就這樣下去,孩子該如何面對未來競爭的社會?我該怎么辦?
有話好好說:
小欣媽的煩惱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生活在同伴中間,孩子常受同伴的氣確實是個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
聰明媽媽支招:
蘭蘭媽:讓孩子學會回避。人群中,確實有些孩子攻擊性特別強,喜歡欺負別人。我覺得,面對欺負人的孩子,做家長的可讓自己的孩子采取回避的辦法,減少和這樣的孩子接觸的機會。
大軍媽: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孩子的正當權益遭到破壞時,如果家長再讓孩子一味地忍,時間長了,孩會像小綿半一樣退縮,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家長應教孩子向欺負人的孩子表明自己的態度:我不是軟弱可欺的。
曉霞媽:把正確的交往策略教給孩子。孩子如果經常受欺負,家長應考慮是不是孩子的交往方式有問題。讓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應教給孩子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如禮貌、關心、協商等。我認為,對于常挨欺負的孩子,做家長的不能強行要求孩子去動手,因為動手打不贏,會使孩子本來就畏縮的心理更加緊張,還會使孩子間的爭斗升級。
冰冰媽:孩子間的問題可通過家長間的溝通或找老師幫助解決。孩子常受同伴欺負,如果同伴的家長通情達理,有涵養,做家長的可出面與其交談,讓其幫助解決孩子的問題 。對孩子間的糾紛,我想,家長還可以通過老師這個橋梁,讓老師去與欺負人的孩子家長交談,求得問題的解決。
下一篇:青年人心理成熟的十條標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國三千萬青少年心理異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