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來訪者姓名:小松 性別:男
年齡:16歲 學校年級:高一
小松自述:“我來這里是因為老師非要我來不可,我沒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教師總是看不慣我,我也是經過努力才考入高中的。初三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上。很慶幸自已考得不錯,所以進了重點高中,只是因為剛進高一我想稍微休息放松一下,所以目前成績確實不行,但我正在努力調整改變。我覺得老師對我一直心存偏見,我想跟我的成績有關系。我這個人比較直,如果我覺得不對或者沒道理就會提意見,否則憋在心里很難受。上節課,老師讓我們背誦歷史年表,這些東西一查書就知道了,把它們全部背下來,不是很傻嗎?我跟老師表示了我的想法,老師堅持說我在故意搗亂,他越是這樣說,我就越要跟他爭辨一下,何況同學們也很支持我。班主任沒少跟我談話,我幾乎天天都要在老師辦公室里呆上一段時間......"
咨詢師問:“你發表了很多意見,你是否愿意讓這些意見得到重視?”
小松答:“我當然希望他們尊重我的看法,尊重我發表建議的權利。”
咨詢師再問:“那么當你在課堂上發表這些觀點,并與老師爭論時,是否想到過尊重其他同學上課的權利呢?”
小松答:“我只管我自己的痛快,并未考慮其他的同學的感受,也許在歡呼聲背后,不是每個同學都喜歡我。我還需要多了解一些其他同學真實的看法。”
咨詢師提醒:“不迷信權威固然好,但要注意合理表達建議,以幫助自己提高,否則適得其反。”
咨詢師分析: 小松表現出來的是逆反。
逆反是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狀態。青少年中常會有個別人就是“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干”。這種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于“逆反”。另一方面,逆反的背后也說明了當事人很有勇氣和信心,這種敢于挑戰權威的人生態度如果得到合理的激發,將有助于一個人潛力的發揮,也就是說合理激發逆反也能帶來不少益處。
其形成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
(1)從主觀而言,青少年正處于“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感成人把自己當“小孩”,為表現自已的有能力,就對任何事物傾向于持批判態度。
(2)客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也往往會導致逆反。
咨詢方案:
(1)相互理解。學著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長輩的行為,大多數時候長輩的?嗦和批評都是善意的,都是出于對你的關心。同樣老師、父母也是凡人,也會認識不全面、犯錯誤、誤解人 ,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他們,可以減少因為逆反產生的沖動。
(2)學會合理的溝通方法。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是金子總會發光,不能得理不讓人,過分逞強,盲目對抗,這只能使事情變得越來越難處理。合理的溝通方式有助于帶來交往中的雙贏。可以嘗試更合理的方式,比如單獨與老師聊一聊,寫一封短信表達你的意見等等。
(3)克服偏見的不良影響。先入為主的印象一旦產生,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暗示和影響。如果 發現自己經常性有無名火氣,就要冷靜下來想想看,是否偏見在作怪,不要無端端變成偏見的犧牲品。
(4)學會寬容和適應。在改變環境和改變自己中,選擇后者往往更容易完成。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遇事要盡力克制自己,突顯自己的個性并非是通過與他人的對抗來實現的。同時為了提高上的適應能力,應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在活動中與不同個性的人學會交往,發展興趣,展現真正的自我價值。
下一篇:小心養寵物養出寵物依賴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看這18條:早戀“藥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