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這時的他們叛逆或獨處,每種行為都有一定的原由,稱為“青春期行為”。他們要么叛逆,挑釁,尋找快感,要么反過來,整個兒縮回自己的小天地里,用“流亡”把自己包起來。這是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面對自己的身心發生急劇變化時采取的兩種策略。成年人在面對他們的這種策略時往往束手無策。自從神經學家開始研究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頭腦以來,他們更加確信,在青春期階段,心理上的沖動要比他們體內的激素更重要,青春期行為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
青春期行為原因一:人腦中的成長推動
“人腦在青春期成長得非常迅速,甚至比我們猜想的還要快。”專家說。當成長中的青少年開始懷疑成年人教導他們的關于生活的先見之明,當他們開始對成年人表現得執拗,當他們偷走馬路邊的交通指示牌,口中充滿成年人不能理解的青少年詞匯時,這些現象不僅和青春期的激素有關,而且和青少年面對的心理社會方面的挑戰脫不開干系:他們必須和童年說再見了。當然在青少年腦中發生的變化也居于決定性的位置———負責認知的大腦皮層在青春期成長得非常迅速。
青春期行為二:在爭吵中證實自己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情感忽上忽下,就如同一個人在蹦床上跳上跳下。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彼得·謝爾形容說,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像蹦床的床面。因為為了能夠尋找自我,青年人必須首先把那些比他們更有權力的,有關系的人震動一次。在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這些人還曾經保護過他們。“父母現在不再是榜樣,而是敵手。”心理學家這樣形容父母的角色。
青春期行為三:“麻煩”有自己的意義
青少年和父母對抗是不可避免的,雙方都必須經歷和走出這個過程。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父母根本不可能成為自己孩子的伙伴。他們的任務只是去做孩子的敵手,然后努力保持冷靜。這樣的沖突很有意義,即使雙方互相不能理解。 這個過程還有一個可笑的后果:自稱平等寬容的父母,突然發現他們對孩子的態度如此“保守”。他們禁不住回憶起自己的父母當初是如何對待他們的。不論是對父母還是孩子,青春期困惑的內容都不是重要的,怎么樣明確互相的位置才更加值得注意。
青少年不能接受父母的反應,但為了明確自己的位置,他們仍舊需要這樣的經驗。他們的心靈在這一段不平靜的時期內接觸世界,尋找結合點。 真正理解青少年的青春期行為,我們將更能理解這個時段的青少年對父母的態度,進而采取合理的方式走進他們,順勢利導,使青少年在健康快樂的環境里長大。
下一篇:青少年的心理障礙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有叛逆心理 家長該怎么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