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韓國電影《我們的幸福時光》中,那個外表光鮮,人人羨慕的女教授,為什么在影片開頭三次企圖自殺?原因就是童年時的不幸遭遇給她多年來的生活帶來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被堂兄強奸的傷害一直折磨著她,讓她痛不欲生。所以如何面對童年的創傷,是走向新生活必須要走的第一步。
一項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心理障礙中,包括強制性神經癥、適應障礙、社交恐懼,甚至學習問題等,都有一部分人的問題與不知如何面對童年的創傷有著密切的關系。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進一步證實:早期經歷極大地影響著腦部復雜的神經網絡結構,即人類大腦的實際結構是由早期經歷而不僅僅是由遺傳決定的。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一個在充滿鼓勵和贊賞的家庭氛圍里長大的孩子,當然要比在充滿否定和批評的家庭氛圍里長大的孩子更有自信,而且更懂得欣賞和寬容他人。
每個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必須面對童年創傷的人,都發展出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弗洛伊德認為:被壓抑在心理底層的潛意識中的童年創傷,通常會通過夢境或幻想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在偶然情形下,如果有與之相關的心理因素出現在意識層面,就可以片斷地、不成規律地、改裝地表現在日常記憶中。但慶幸的是,我們的意識和經驗決不容許這些童年創傷“肆無忌憚”地表現出來,因此,它們只能零碎地、不完整地表現出來。當你了解了這一點,你就可以去坦然回憶或面對童年的創傷。因為只有首先接受,你才可能找到造成你痛苦或恐懼的根源,解開心結。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自殺的主人公,往往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童年的創傷才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盡管長大后的生活與少年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還是要選擇面對童年的創傷,絕不能把痛苦回憶當做一切不幸的唯一借口,永遠生活在往日的陰霾中,相信自己能夠梳理出正常的生活,勇敢的走出來,迎接嶄新的明天。
下一篇:青少年杜絕過分攀比的四要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少年戀愛心理容易患抑郁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