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征,患者明知強迫癥狀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的反復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性動作為主要表現,雖精神痛苦顯著緩解,但其社會功能已嚴重受損。
國外報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為0.05~1%,占精神科病人總數的0.1~2%。國內流行學調查的本癥時點患病率為3‰。通常于青壯年期起病,性別分布上無顯著性差別。兒童強迫癥是強迫癥的一類,是一種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復呈現的觀念、情緒或行為。在兒童期,強迫行為多于強迫觀念,年齡越小這種傾向越明顯,本癥多見于10-12歲的兒童,患兒智力大多正常。
青少年強迫癥的特點是清楚知道這些觀念和行為完全不必要,但自己無法加以控制。這些癥狀苦惱窘迫,求治十分心切,不過與成年強迫癥患者相比,青少年患者由這些癥狀而造成的精神障礙和心理壓力一般要輕得多,因而治愈可能性也更大。青少年強迫癥大多源自兒童時期,與自幼養成的個性特征有關。這些特征是:膽小謹慎、少年老成、做事優柔寡斷,缺乏豐富的生活情趣,固執,過分追求完美,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一絲不茍,諸事愛鉆牛角尖,刻板,不善隨機應變,適應陌生環境很慢等。家庭教育的過分嚴格、粗暴,學校管理條框邊多過細,很少給學留自主自由空間,也是促成和助長青少年強迫癥的重要客觀因素。
下一篇:教師的心理強迫癥出值得關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強迫癥狀就是強迫癥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