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患病如何做好心理護理?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當然是不希望他們受到任何疾病的傷害,可是由于孩子抵抗力還小,所以說很容易讓疾病找上門,因此家長們必須做好護理工作,除了身體上的,還有心理健康的護理一樣重要。
首先是情緒護理。兒童患病后,身體承受著疾病的折磨,情感十分脆弱,比平時更怯懦、好哭,依戀感增強,甚至無理取鬧。此時,家長要有十二分的耐心。特別要注意消除兒童的“皮膚饑餓感”,尤其是嬰幼兒,這種情感需要特別強烈,他們渴望得到父母溫柔的愛撫,從而產生一種安全感,情緒安定,情感愉悅,這種心理狀態對疾病的康復是十分有利的。家長再忙也要抽時間多陪伴患兒。
其次是意志力的培養。患兒生病后,任性、嬌氣,不肯吃藥打針,不配合治療,不遵守合理的作息。家長面對種種無理行為不可惱怒,也不能遷就,可利用兒童時期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耐心施教:
1.好榜樣的模仿。兒童時期,模仿能力強,可讓他在一些榜樣正確行為的啟發下自覺模仿。
2.暗示教育。兒童比成人更易接受暗示,可以通過講英雄故事,看動畫片以激勵患兒的勇敢精神,不怕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正面強化教育。當他配合治療的積極行為出現時,應立即給予肯定,除贊揚、愛撫外,還可適當獎勵,使他更樂意按照家長的話去做。
家長們對生病的兒童,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除了需要積極的帶他們治療之外,平時的心理護理和安慰以及鼓勵都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健康專家認為,只有父母更加注重兒童的心理,才更利于他們的成長。
推薦閱讀:離婚家庭的孩子更易發胖
下一篇:小兒多動癥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單親孩子的三大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