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好孩子一定就是乖孩子嗎?常常聽到很多家長夸獎自己的孩子,說自己孩子如何如何乖,這時候他人就會說這名家長的孩子真的是好孩子。其實,心理健康專家認為,如今的社會當中,好孩子不一定就是乖孩子,而乖孩子也不一定就是好孩子。
所謂“乖孩子”,常常能夠滿足家長或老師的需求,事事順應大人的安排,讓大家覺得自己很懂事。而且,就算是大人安排的事情有問題也不會提出來。因而,這種以滿足他人意愿,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的孩子,將會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真實需求,個性順從,討好和懦弱,抗挫折能力不強,內心壓抑而導致痛苦。
也許你會更鐘情于乖孩子,因為他們小時候總讓人特別舒心,更沒有想法子懲罰孩子的煩惱。殊不知,孩子往往自我懲罰了。一般來說,小時候,大腦發育水平低,感受外界壓力的能力低,所以大人眼里孩子很乖,也很健康;長大后,大腦發育水平提高,變得更加“敏銳”,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一旦無法承受,就可能出現各種心理疾病。
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乖孩子就像是蘋果,與之相對的熊孩子則像草莓,草莓出問題了,大都在表面很容易及時發現,而蘋果出了問題,很多都藏在里面,外表卻依然光鮮。所以,乖孩子一旦受傷,則是內傷,而且傷情更嚴重。所以,父母更應該關注乖孩子的成長,而不是一味的因舒心而陶醉、因放心而忽視了乖孩子。
很多家長就是強制性的讓孩子變乖,實際上就是扼殺了兒童的天性。這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十分不利,因為活潑好動的天性被家長壓制,結果長大之后不但容易內向,而且還缺乏足夠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推薦閱讀:你的孩子為什么越來越膽?。?/p>
下一篇:孩子的興趣不一定是高貴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內向的形成根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