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個人怎樣對你,反映著他的內心。
你怎樣對一個人,反映著你的內心。
這叫投射。
一個人怎樣對你,可能是被你教會的。
你怎樣對一個人,可能是被他教會的。
這叫認同。
投射與認同,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互動機制,是我們的內在的關系模式相互影響的主要途徑。所以,不必將關系中發生的事情簡單地歸到自己身上,或他身上。相反,我們應該多一只眼睛,學會從內在關系的角度上審視你和對方。
在心靈成長的定律中,其中第三個定律講到,我們所謂的人格是一個內在的關系模式,即“內在的小孩”與“內在的父母”的關系。并且,這個內在的關系模式基本在6歲前形成。
那么,第四個定律就是,這個內在的關系模式,就是我們與他人、社會乃至世界相處的基石。
簡而言之就是,童年時,我們怎么與父母相處,長大后,我們就怎么與其他人相處。
不過,這個相處模式也有變數。某一時刻,在某個關系中,你會以“內在的父母”自居,而將“內在的小孩”投射到對方身上,而在另一時刻,你或許以“內在的小孩”自居,而將“內在的父母”投射到對方身上。
并且,你在將自己內在的關系模式向外投射的時候,關系的另一方,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這就是人際互動的主要方式。
這里所說的互動,不只是我們與其他人的言語的互動,還有來自潛意識的信息的互動。相對于意識層面的言語的互動,潛意識的互動更重要。
這也不只是我們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人的互動,還包括我們通過書本、網絡和電視等媒介與其他人的互動。
這也不只是我們與人的互動,還有我們與其他生靈乃至大自然的對話。
在這所有的互動中,內在的關系模式都是基石。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你的內在的關系模式一直恒定不變。相反,與其他人、與社會和與自然的每一個互動都是機會,即促進你的心靈改變的機會。當然,這也常常蘊涵著風險,每一個互動都可能把你的心靈拉進黑暗。
如果只討論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可概括為一句話,即,關系并非是兩個人的事情,其實是兩個內在的關系模式的互動。
要認識這樣的互動,我們就需要多一只眼睛,能夠在必要的時候跳出來,并從一個近乎旁觀的視角審視一下你與他人的互動游戲。
他 1
下一篇:如何避免手機依賴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從“乖乖女”到“問題學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