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不管人們的愿望有多美好,人到老年時期,總會有生離死別現象的發生,喪偶是任何老年人終究無法回避的現實。從心理學角度看,老年人“獨身”有害無益。如果有勇氣再次點燃愛情之火,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心理上更是有著非同尋常的調節作用。 ——前言
先來看這樣一組調查數據:前不久,美國有關部門對100余名65歲以上的喪偶老年人,進行了為期10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重新結婚者心情舒暢,疾病減少,延緩了衰老。而沒有再婚,一直孤身生活的老人,卻心情抑郁,落落寡歡,發病率與死亡率都遠遠高于同齡的再婚老人。
由此看來,老年人同樣需要愛情。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喪偶老人都有重新結婚建立新家庭的愿望。喪偶老人的再婚率在西方國家很高。在我國,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老人再婚率也呈逐步提高之勢,但由于受一些傳統觀念的束縛,我國老人的再婚率與歐美國家相比,目前差距還很大。那么,喪偶老人在面對黃昏戀時,究竟會“遭遇”到哪些心理問題呢?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心理專家。據了解,在黃昏戀過程中,老年人一般會出現如下一些心理:
傳統觀念的束縛
中國傳統的“好女不二嫁”、“從一而終”等封建倫理道德觀念,至今仍束縛一些老人,尤其是老年婦女,因而在喪偶后不愿再戀愛結婚,覺得再戀愛就是大逆不道。記者所在的善南小區就有這么一位徐姓老太太,中年喪夫,含辛茹苦的把三個孩子拉扯成人后,已年屆六十有余,日子過得清閑起來。不久,徐老太太迷上了練太極拳,是同一個小區的一位喪偶的黃老頭“感染”的,一來二去,兩人的感情也發生了“感染”,黃老頭向她表示了“那方面”的意思,徐老太太自然心領神會,但她思考再三,還是“揣著明白裝糊涂”,與黃老頭逐漸疏遠起來……她曾經對一位同性知己說,黃老頭知疼知熱的很善解人意,是個理想人選,但自己卻老是擔心別人會說“自己老不正經”,也恐怕兒女們反對,就只好“熄”了那個念頭。
“看破紅塵”不愿再戀
這種現象一般發生在婚姻基礎不牢靠、夫妻多年感情不和的喪偶老人身上,他們原本的婚姻生活就不幸福,對再婚已無興趣,甚至厭惡婚姻生活,希望就這么一個人永遠孤獨下去。
記者在前幾年采訪時就接觸過這樣一個事例:原嶧莊鄉某村有一位姓張的退休老教師,因和原先的妻子缺乏感情基礎,兩人整天吵鬧。妻子死后不久,張老師也退休了,因為張老師各方面的條件在農村來說都是不錯的,再加上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為他上門“續弦”的很多,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這位退休的張老師說,在感情上自己已
[1]
下一篇:閑時別忘了聽聽父母嘮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黃昏戀”應理直氣壯依法維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