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老年人大多比較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努力使自己不生病,尤其是一些身患某些慢性病的老年人,更是小心翼翼,長年服藥,惟恐病發。
其實,老年人健康不應只是生理上的無病纏身,生活自理,更應注意心理調節,保持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如何調適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排除不良情緒、保持愉悅的心境。大家都有體會,心情愉快的時候,食欲增加,消化液分泌旺盛,消化道運動增加,呼吸、脈搏、血壓平穩,這必然有利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故有“愉快者常健康,樂觀者多長壽”的說法。而憤怒、憂愁、驚慌、恐懼等消極情緒常使血壓升高,食欲減退,心理上的痛苦必然導致肉體上的不適,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健康,加速衰老。
興趣廣泛,性情豁達。剛退休的老人,脫離崗位后會因孤寂而產生苦悶。為化解這種消極情緒,老年人應注重學習,培養興趣,獲取信息,善于交往。只有培養自己“看得開、想得通、放得下”的豁達性格,從周圍環境中獲取美感和享受,才能永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走出繁忙,步入平靜。許多人在退休之前,都是各自崗位上的骨干,都有做不完的事,整日處于忙忙碌碌的社會工作之中。而一旦退休,就應主動退出原來的圈子,盡快適應,及早走出“繁忙”,把精力集中到力所能及的活動上來,步入平靜,才是明智之舉。
正視自己的年齡,坦然步入老年。在進入老年之前,大多數人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過一定的成績,平時受人尊敬,更有人長期身處領導崗位,即便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也為自己的家庭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在進入老年隊伍后,許多人難免感覺到一種“失落”,以致有些人不顧自己的身份仍十分“要強”。其實這樣的心境是很不利于健康的。老年人應實事求是、科學地分析自己的年齡、體質以及自己周圍發生的一切,冷靜妥善地予以處理,避免偏激、固執等心理偏差,保持適度的心理反應,才能在人生的第二階段找到成熟的愛情、和睦的愛情、真摯的友情,為自身的健康及長壽鋪平道路。
下一篇:為什么一些老年人記憶力不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老年癡呆有新解,年少憂郁是主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