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偷聽的行為到底好不好??偷聽行為,是在生活當中時常發(fā)生,當然有一些偷聽行為無傷大雅,但是有一些事情卻是不適合去偷聽的,所以說希望在生活當中,大家也應(yīng)該明白到這點,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偷聽的心理狀態(tài)。
“偷聽”的游戲有益無害?
英文將“偷聽”一詞分解得很詳細,eavesdrop是有意偷聽,overheard強調(diào)的則是無意聽到,帶著一層被動偷聽的意思。
偷聽這種行為究竟屬于不屬于道德范疇應(yīng)該譴責(zé)的事?“反正是一種消遣方式,它有益無害,不花分文,這就是:別老用眼睛去注意人家,而要用耳朵去聽……這個游戲的要點是,抓住人家談話時從耳邊一飄而過的半句話,甚至幾個字就行了,然后自己發(fā)揮想象力。街上的行人交談起來常常很隨便,絕不會想到會給人聽到,因此,他們會說出往往最荒誕不經(jīng)、最讓人記得住的話。如果你恰巧從旁經(jīng)過,常會聽到幾句表面像是毫無意義、其實十分有意思的話。”——《偷聽談話的妙趣》的作者海厄特如是說。
“你有怎樣的耳朵,我就有怎樣的舌頭”,偷聽之道基于聽者閱歷及想象力的發(fā)揮,事關(guān)愛、欲、人性和本能的偷聽,對飄進耳里的只字片語的分析,或許永遠不可能有答案,卻讓人樂此不疲地自由想象。
能偷聽到是因?qū)Ψ较虢o你聽到
電影《被偷聽的人》中的里見健一患有先天性右腦良性突變癥(satorare),這種病患者的腦電波強度超乎常人,任何想法都會以聲音的方式被周圍的人聽到,他每一個自以為是的秘密都可能成為周圍人善意或惡意的話題。這是一種病態(tài)的被偷聽者,不過,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更多的是正常的、主動的被偷聽者,“我徒步繞羊卓雍錯一圈,在山下的村莊住了三個月,哪像那些游客就只知道下車拍照,上車睡覺……”“上周新房鋪地磚時,鋪上去效果不好,就全敲掉重安了,多費了近1萬塊錢……”“我老公每到周末就愛打麻將,一下午輸?shù)?000塊錢……”這種暗地較勁的閑話家常,因為帶有炫耀的潛意識,常常會特別無視周圍環(huán)境。
偷聽并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有的時候在人們看來,是一種消遣,而所以有的時候也僅僅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狀態(tài),所以說大家對這些常識,問題也應(yīng)該注重,當然也不要太過的去糾結(jié)和在意這種行為。
推薦閱讀:解讀厭食者的內(nèi)心世界
下一篇:電腦用多了心理可能早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說大話上癮也是心理有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