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為何會有自殘行為?在我們的身邊,一旦發現一些自殘行為的時候,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因為生命是如此的珍貴,為什么要拿自己的身體,以及生命在開玩笑,那么下面心理健康專家就為大家分析,自殘行為的原因。
一、調節情緒
這是自殘者最常想達到的一種效果。當個人有太多負面情緒,包括對外界憤怒、強烈的焦慮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殘當成應對壓力的方式。特別是求學的青少年和兒童,因表達、處理情緒能力還未發展成熟,常用自殘行為來減輕負面情緒,家長和教師應多注意。
二、自我懲罰
對自己較無自信,或容易自責的人,會用自殘來表達對自己的憤怒,以及懲罰自己的不是之處。如果父母給予孩子過度要求與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一個過度嚴苛,讓孩子變得自卑,未來遭遇挫折或表現達不到父母要求時,容易用自殘來懲罰自己。
三、影響人際
自殘者身邊不乏有關切他的家人、朋友或教師,但自殘者每每讓關切者感到疲累、挫敗,甚至讓人不想理會,因為他慣以自殘行為操弄他人或吸引關心,甚至控制身邊重要的人。
四、標榜獨立
當對方要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例如親密伴侶要求分手、老板要炒自己魷魚,這時出現的自殘行為是為了表達獨立自主,顯示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對方是不可能控制他的。
五、抵抗解離
解離狀態(dissociation),是當人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時,會讓自己變得麻木,希望能忽視痛苦。但麻木也讓人失去活著的感覺,因此借著自殘,讓自己感覺痛楚,重新取得活著的感覺。
自殘行為的出現,很多時候是一種情緒上的調節,有的時候也是一種自我懲罰,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行為,其實對自己身體都是一種傷害,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引起重視,不要被這種心理所左右了。
推薦閱讀:看法決定心理健康 學會打開心結
下一篇:無病呻吟現象的心理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五個策略助力你改掉壞習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