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副作用之一是:人們更敏感于自己的“缺失”,包括個人層面和集體層面。人往往因為自己得到的不夠多而產生恐懼,所以不斷憧憬擁有更多金錢、更多安全感和更多確定性。
但是,社會學家研究發現,擁有更多金錢和更穩定工作并不會使人更快樂。
“幸福定位點”
心理學家羅伯特·霍爾登是英國最著名的“幸福感”專家。他參加美國知名女主持人奧普拉·溫弗里的節目時說:“我們都有一個‘幸福定位點’,而它與我們的銀行余額沒有關聯。”
霍爾登的新書《擁有幸福》定于9月3日出版。英國《每日郵報》23日援引書中內容報道:“過去20年的心理學研究顯示,由金錢改善的生活環境只會在幸福感層面引起短暫提升,比如加薪或中彩票等,但是幾月、幾周甚至幾天內,人就會回到先前的幸福感層面。”
“如果讓‘我的價值由支付能力決定’這個理念陪伴自己的生活,那么它只會讓你更焦慮、更不快樂,因為你會拿自己和那些更富裕的人作比較,”霍爾登說。
霍爾登相信,能提升生活的不是金錢,而是真誠的內心。因此他創辦了“更現實”工作室。
列出渴求
霍爾登組織了40人參加他安排的“兩天實驗”,目的是讓實驗對象發現自己生活中“更現實”的東西。這些人當中有商人、白領女性、歌手、平面設計師及催眠療法師等專業人士。
霍爾登告訴實驗參與者,“這兩天里我們停下來,什么也不干”。他解釋說:“參加這個課程是因為我們覺得生活需要一些更多東西。但是人總是在渴求更多的同時忽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
于是,事實上人們并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開始思索自己的夢想和渴求。
這名“幸福感”專家開始在房間內行走,讓每個人告訴他自己還需要得到的事物。答案各種各樣,從“更多金錢”、“對母親更有耐性”到“更大成就”,等等。
接下來,實驗參與者兩兩配對,每個二人組合需要在一張清單上列出10件他們生活中尚欠缺的事物。人們不約而同寫上“更多金錢”和“更多工作”等。
心靈升華
第一天早晨,霍爾登引領實驗對象思考“為什么生活中還需要更多的這些東西”、“如果沒能獲得這些東西,正在得到的又是什么?”
霍爾登是“心靈力量”的熱誠擁護者。他用經濟危機中的失業群體舉例說:“當失去工作時,人們往往難以接受。他們的自尊受到傷害并且陷入恐懼。但是,有趣的是,失業的那些人其實并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如果思索如何應對經濟蕭條,最好的回應是借機重新審視。這為重新思考金錢的地位和生活中真正看重的事物提供一個良機,”霍爾登說。
接下來,人們開始審視從自身剝離欲望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渴求的事物并不值得。同時,40名實驗參與者還做了冥想練習,原諒讓自己受到感情創傷的世界,原諒不能給他們所渴望事物的人。
實驗末期,參與者重新列出一張“渴望清單”。這份清單與第一張內容有一些不同,似乎更為現實。有人把第一張清單里的“更大房子”劃掉,因為她慚愧地發現自己已經住在有三間臥房的寬敞別墅里,她還在清單上添加“幸福”、“所愛之人快樂”等新愿望。
商人克里斯在比較自己的兩張清單后說:“清單內容發生明顯變化——從我想要的變為能給予的事物。第一張清單里列出的物件其實都在我支付能力之內。在‘自我剝離’后,新清單里列出的是我所能成就的更好自己。”
(滕小蘭)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