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一句歌詞是“我想哭但是哭不出來”,但面對沉重而復雜的現代生活,都市人發現自己其實是“想笑但笑不出來”。尤其是都市白領這一人群,因其工作壓力、工作強度、生活節奏尤甚。人們發現,發自內心的、輕松而不帶功利的笑是越來越少了。
中青年:壓力過大笑口難開
李猛剛過而立之年,是CBD一家大公司的營銷主管,銷售任務很重,行業競爭又特別激烈,他常因工作的事著急。像李先生這樣的青年人,在公司是中堅,在家里是支柱,既要投身于事業,又常受縛于家庭瑣事,精神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李猛除宴請客戶時小心陪笑之外,也許只有在發獎金時才會對自己的業績淺淺一笑,但這時往往也是下一季度市場指標分配之時,新的壓力往往相伴而來。
華坤女性調查中心的有關調查表明,認為自己“幾乎沒有什么壓力”大都是29歲以下的年輕人和5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且中年女性承受的壓力普遍要比其他年齡層的女性大。
有80.75%的女性認為人到中年壓力最大。這個時期的女性,上要照顧老人,下要操心孩子,事業和家庭都需要消耗她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青春將逝、更年期的來臨以及婚姻、情感的不穩定等因素也造成她們壓力過大,使得她們更加難以舒心的笑。
我國國家教委的一項報告說,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因心理壓力而患心理性疾病的比率高達20.23%,國家體改委的調查表明有68.5%的居民覺得生活有壓力。
老年少年——關愛缺席人情疏遠
孩子的笑臉最純真,老人的笑容最慈祥。可放眼街頭,許多的面孔都是冷漠的、嚴肅的,那些純粹的笑臉是越來越少見了。通訊的發達,縮短了空間距離,卻加深了情感鴻溝。家庭規模的縮小、住房面積的增大,把老人孩子鎖進一個更大的寂寞花園。
家住韓國城的黃太太和丈夫都有自己的事業,兒子小光在上小學,基本是靠保姆照顧。家里接通寬帶后小光迷上了網絡,上網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漸漸的,小光在學校不愛說話也不愛笑,不上網就呆坐著不言不笑,黃太太帶他看過心理醫生才知道,小光由于思想長期處于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和情感定位;幸好發現得早,否則嚴重起來會導致人格分裂。
最近湖北省對該省39個城市的初、高中學生的調查發現,考生中有各種各樣的中輕度心理問題和疾病的高達72%。考試重壓使不少青少年引發了反應遲鈍或過激、焦慮不安、恐怖癥、臆想癥、抑郁癥等,人稱考試后遺癥。
科技發達導致的人情疏遠,物質富裕引發的關愛缺乏,社會競爭壓力的提早降臨,正在奪去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
一項調查表明,目前我國老年疾病患者中50%至80%源自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而約70%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老年人缺少精神關懷所引起的。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精神生活卻得不到應有的關懷,目前普遍存在的“空巢現象”便是一例。
專家觀點
“都市病”——城市化的新代價
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周教授表示,這種現象在西方稱為“城市病”,是一種綜合征。過去說“時間就是金錢”,現在有種說法是“時間不是金錢,是幸福”。
物質生活豐富了,文化卻匱乏了,這不能不說是城市化的代價。至于比例很少的人通過咨詢機構解決自身壓力問題,則主要是由于“專業機構太少”,在這方面還有待完善與發展。
專家指出,中國人的心理調節模式為“以個人為中心的周圍邊緣型模式”,即主要靠自我和親密者進行心理調節。有了心理問題,91.6%的人可能通過自我來進行調節,89%的人可能會通過知心朋友來調節,有84.6%的人可能通過家人來調節;然后,才依次為同事和社會咨詢機構。
下一篇:心靈雞湯:女孩兒都會有個影子伙伴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靈雞湯:真正離開的是自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